陳秋蘭
(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老隆鎮第三小學 廣東 龍川 517300)
在小學階段,小學生因為對外界事物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對每一門學科都難以靜心學習,所以需要我們教師的鞭策。這樣傳統的教育模式,而使學生在學習時遇到很多困難,而且我們教師也無法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因此,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具有重大意義,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吸收知識的效率,而且還能使學生主動吸取知識。我們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需要逐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形成穩定、良好的學習習慣,健全學生良好學習品格。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發現學生的學習習慣并不是一朝一日培養形成的,而是需要我們教師逐步引導,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開始,從而形成穩定的學習習慣。由于小學生年齡偏小,受外界環境影響較大。因此,我們教師可以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如:我們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要善于挖掘學生的特長,逐步引導學生發揮特長,同時,我們要抓住學生的興趣特長,因材施教,從學生的興趣點特長逐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除此之外,我們教師要教導學生形成團結的團體,構建良性的競爭關系,如以開展學習活動,使學生熱愛團體、熱愛班級,當我們教師逐漸引導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時,學生就能快速融入其中,并將環境擴大,形成一個良性的學習氛圍。由于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存在差異,良性的競爭關系能夠幫助學生互相督促、共同學習、互相提高學習能力,久而久之,學生會逐漸養成學習習慣[1]。
例如:我們教師可以開展讀書會、趣問趣答、成語接龍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團體意識,,使學生全員參與到活動中,這樣更方便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在活動中要主動加強學習內容,參照課文文本知識,結合學生學習內容,使學生在活動中能夠感受到豐富的文化知識。同時,我們教師可以在活動中加入一些良性競爭內容,我們教師加上良性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工作中長期堅持,逐漸加強這種學習環境。如我開展教學工作中,我會利用語文文本內容散發學生思維,使學生產生反思,如我在開展五年級上冊課文《假如沒有灰塵》,我會提問“假如我們生活中沒有灰塵會怎么樣?”,設計學生討論環節,在學生討論時,仔細觀察,先將學生興趣類似的歸為一個團體,注重他們的對興趣方面的學習習慣培養,然后通過讀書會活動,共同分享學習成果,此時我在加以引導,使學生在產生競爭關系,鼓勵優秀學生,激勵成績不好的學生,使這種學習競爭關系良性發展,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熱愛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由于小學生對外界事物的認識不足,會激發小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也是學生學習注意力分散的原因,但我們作為現代的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在教學工作中,我們語文教學需要對課文做出擴展,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從學習中尋找答案,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在反思中尋找新問題,我們教師在推薦一些相關書,使學生尋找答案,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培養穩定、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教學工作中我發現由于不少小學生的知識結構單一,知識內容薄弱,使得這些學生難以理解學習內容,導致學生厭學。韓愈在《師說》中闡述了教師的職責“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求知欲是小學生的天性,他們有許多疑問,我們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教學,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提高學生的求知欲。同時,我們教師也要逐步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如推薦相關書籍、給予借鑒資料、巧妙留下懸念,通過引入問題,使學生在書籍中快樂學習,培養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開展四年級課文《大自然的啟示》,我會引入“大自然的啟示還有什么?”,讓學生陷入沉思,并推薦相關書籍使學生閱讀學習,利用學生的天性,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工作中,發現我們教師的教學方式對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具有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小學生。傳統的教學模式枯燥無味,使學生的注意力再次分散,難以認真學習。因此,我們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工作,我們語文教師隊對文本講解時,可以擴展其內容,如寫作背景、歷史背景、奇聞妙事,采用幽默、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學習、樂于學習,我們教師在進一步引導,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2]。
例如:語文課本包含很多的人文知識、歷史知識,我們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工作時,要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認為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比如我在開展語文教學時,我會結合語文課本內容,加入一些生活故事、歷史故事、趣味故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學習。如在開展五年級下冊課文《草船借箭》時,就可以加入一些有關諸葛亮、周瑜、曹操等人物的故事,結合“三顧茅廬、諸葛亮氣死王司徒、既生瑜何生亮”等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之后的教學工作中,全面引入其它教學模式,即豐富課堂內容,又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吸取更多知識。同時,我們現代化教師可以借助一些教學工具輔助教學,如多媒體技術,在開展《兵馬俑》時,可以結合歷史背景,播放視頻,在開展《長城》時,可以借助地圖講解,使學生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豐富多彩的文化知識,樂于吸取知識,教師持之以恒的引導學生,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教師要逐步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抓住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良性競爭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我們教師還可以利用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解答能力,使學生自主學習,在學習中感受快樂,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樂于學習,主動學習,健全良好的品格,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