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玲
(寧夏中衛中學 寧夏 中衛 755000)
閱讀與寫作是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兩個部分,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教學中需要教師加強對閱讀與寫作的重視,尤其是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更是需要加強教師對教學方式的改善,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開展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有效的進行閱讀,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和方法,通過不斷的寫作練習,培養學生閱讀的良好思路,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在高中語文課程中學生的閱讀與寫作分別表示信息的接受和表達,都是教師開展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但是在實際的高中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存在很多的問題,使得語文教學的效率不高,更是影響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我們對各種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研究,并提出有效的教學策略。
1.1 在語文課程中部分教師不重視寫作教學。隨著語文課程的教學改革一直都在進行,極大的提高了課堂的教學質量,但是在現階段的語文教學中,依然沒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開展語文教學更多的是進行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課堂上總是在教導學生如何分析課文內容,或者直接進行語文知識的灌輸,忽略了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由于語文寫作的練習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無法短時間內看到效果,更是讓教師不太注意對學生寫作教學的任務布置,這就影響了讀寫結合教學的實施。
1.2 教師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教育方式過于落后。在目前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對閱讀與寫作教育的方式都沒有進行有效的創新,尤其是閱讀教學部分,教師安排學生進行閱讀,過于關注考試要點部分,使得學生的閱讀技巧只是針對考試應用,在閱讀理解方面無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得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能夠形成自己的思路,閱讀效率不高,而且對于寫作教學也是一味的要求學生運用寫作技巧,寫作思維得不到發展,學生實際的寫作能力沒有得到提高,影響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2.1 開展閱讀教學,學習各種語言技巧。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對讀寫結合教學方式的創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加強對學生閱讀教學的重視。只有學生通過不斷的閱讀,教師才能夠在閱讀中教導學生各種閱讀技巧,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記錄各種語言素材,掌握各種語言表達技巧,提高學生的閱讀表達能力,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教師需要積極開展閱讀教育,組織學生進行高效率的閱讀。
例如,在學習《祝福》這一節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深入的觀察課文中的人物,并體會作者對社會觀察的深入,對社會剖析的深刻,積累各種寫作素材,同時也可以指導學生課文中寫作的方式方法,如對于祥林嫂的改嫁,人們的不同態度是什么,教師可以指導從四嬸、衛婆子、村里的人、小叔子、魯四老爺、柳媽等人的反映,從祥林嫂的反抗進行學習模仿,既可以提高學生對課文的認識,又能夠促進學生對各種語言技巧的把握。
2.2 重視課外閱讀,培養學生讀寫能力。在語文教學中開展讀寫結合教學,需要加強對閱讀的重視,不僅需要組織學生閱讀各種教材,還需要不斷的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擴充學生的閱讀量,讓學生能夠通過不斷的閱讀,練習自己的閱讀技巧,形成獨特的閱讀思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也可以在閱讀過程中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積累足夠的語句應用在語文寫作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比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組織學生學習研討名著,如《三國演義》、《紅樓夢》,也可以組織學生閱讀一些有益身心的課文讀物,如《知音》、《讀者》,讓學生充分的吸收各種外來資源,并鼓勵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實現對學生的綜合性培養。
2.3 組織讀寫練習,培養學生讀寫習慣。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加強對學生讀寫結合習慣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養成閱讀和寫作結合的習慣。例如,在學習語文版高中語文《十八歲出門遠行》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如何進行閱讀,了解課文內容,然后引導學生閱讀之后進行對讀后感的寫作練習,表達自己的思想意見,將課文中的樂觀精神進行抒發,讓學生逐漸熟悉閱讀之后記筆記或者寫讀后感的習慣,將自己的閱讀和寫作聯系起來,讓學生形成獨立的語文思維,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