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英
(湖北省大悟縣城北小學 湖北 孝感 432800)
我們努力探索提高學生創新意識的方法與策略,就是希望促進我們初中語文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我們針對初中階段的學生進行語文創新意識的培養,符合我們新時期教育理念與改革的需求。其次,通過對初中生進行語文創新意識的培養,可以解決當前語文課堂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可以促進初中語文教學的進一步發展,也為初中語文教學未來的發展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著名的教授學者楊振宇曾經說過:“創新能力是21世紀人才所必須具備的因素之一,具有創新能力的人也將是最受歡迎的。”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這已經是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不難看出,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探索性、開放性,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要創新教學方式,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還要提高教師自身的教育水平。其次,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還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通過開放的教學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
2.1 注重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俗話說:“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無疑則不進。”因此,我們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敢于質疑、敢于發問,應該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的有效參與。然而在傳統語文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各種條條框框的限制,學生普遍不善于提問,這限制了學生思維的創新與發展。因此,我們應該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努力為學生營造民主、開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去質疑、去提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會不合理,或是荒謬離奇,但是問題的提出卻標志著學生思維的發展,因此我們不僅不能斥責,還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和指導,讓學生善于抒發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從而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2.2 注重發散性思維的訓練。發散性思維是指人從多角度、多方面去考慮解決問題的方法,發散思維具有敏捷性、變通性、獨特性,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培養學生針對同一問題去多方面、多角度的進行輻射性思考的意識,從而讓學生獲得全面的知識結構、豐富學生的知識深度,讓學生通過多角度的思考問題看到問題的本質。不難看出,無論是閱讀教學、寫作教學,或是語文知識的教學,都可以通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2.3 重視構建創新意識的良好氛圍。初中語文課堂中進行創新意識的培養,主要是指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引導、組織、啟發以具體任務目標為基礎,讓學生充分參與并自主探究的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是以學生創新意識為核心,教師的教學過程、教學手段、教學方法都是圍繞這一核心展開的,與傳統的教學相比教師在這個核心中由“主體”地位變成了“引導”地位,學生變成了我們課堂教學的主角,這種模式可以充分的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其次,進行有效預習是學生完成創新意識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預習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對相關知識就有一個了解,為學生的課堂學習提供了條件和基礎,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問題時,就會積極的思考或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解決這些問題,就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與成就感,從而使學生進入創新學習的積極狀態。
2.4 重視課堂教學方式的創新。以前我們普遍認為教師講的越細,學生就學的越容易,課堂效率也就會越高。然而“我們的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塞滿的容器,而應該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傳統教學中學生基本都是被動的聽老師進行講授,造成學生不動腦子習慣,久而久之學生就失去了主動學習的能力與創新的意識。其次,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的創新自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注重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去進行更加科學的思考研究。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的鼓勵學生,讓學生能夠進行積極創新,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的提高。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生命在于不斷創新。因此,我們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而且要促進學生終身學習意識的培養,要積極創新我們的教育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真正的感受到語文知識的魅力與內涵,努力為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