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永洪
(四川省樂山市沐川縣箭板小學 四川 沐川 614506)
核心素養具有穩定、開放、發展的特性,而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開展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就需要教師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并創新教育教學方法,進而為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語文學科具有很強的人文特性。所以,在我們日常的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語文寫作教育就顯得十分必要。
1.1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傳統的教學理念在中國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在傳統教學活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以提高知識的密度,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能力。但是,在整個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依然在整個寫作教學中起著主體作用,而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和模仿,學生的課堂主體主體地位得不到有效的發揮,造成學生缺乏寫作興趣和寫作積極性。
1.2 寫作教學方法較為單一。當前由于教師有較多的教學任務,造成時間緊迫和教學任務繁重。其次,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有可能會給教師增加一定的其它任務,雖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效率,但高效率也使教學多樣化程度變得更低,這就造成了我們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方法的單一。
2.1 重視和諧教學氛圍的營造,讓學生敢于說話。通過研究表明,課堂氣氛通常可分為積極、消極、對抗三種類型,而積極的課堂氛圍是“恬靜與活躍、熱烈與深沉、寬松與嚴謹”的高度統一,積極的課堂氛圍不僅有利于學生的理論學習,且會促進了學生的社會化進程。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親切、誠懇、應該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能力特征,應該以學生為主體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其次,教師要與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可以通過講故事,續編故事等形式來促進學生的寫作交際能力,做到由“源”而發、由“感”而發,尤其是我們可以通過談論學生喜愛的動畫片、童話故事來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就會敢說、敢寫、敢想,也就實現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2.2 重視寫作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雖然部分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上也轉變了教學模式,但教師的思想觀念卻沒有發生根本的轉變,其造成的后果是無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次,由于“教學主體”的缺失,學生在寫作課堂上始終是一個“旁觀者”,更像是學生在一起看教師在“演出”,更像是一邊看一邊順帶學點東西,這樣的心態顯然不可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寫作興趣,對學生的寫作練習沒有一點幫助和實際價值。面對這些實際問題,我們的教師首先要做的是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明白學生能完成的事情我們絕不能“幫忙”,學生可能暫時做不了的事情,我們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去嘗試,這有這樣我們的學生才會體會到寫作的樂趣,才能夠真正的提升我們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3 注重多樣化教學模式與手段的運用。枯燥的課程模式往往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甚至可能因枯燥和無聊而失去對學生的吸引力,從而導致教學整體質量的降低。針對這一問題,教師應盡量選擇多種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組合教學,既能反映各種教學模式的優勢和特點,又有助于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進行語文寫作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學生學過的“詩”作為教學案例。首先,讓學生回憶詩的意境與特點。然后,讓學生自主討論。最后,學生就會帶著情感來進行寫作練習,從而起到“情入其字”的良好效果。最終通過寫作教學過程中的評價、總結與反饋,有效提高語文寫作課堂的教學效果。
2.4 重視寫作練習的開放性,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寫作練習的內容應該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文字具有社會屬性。這就決定了文字和生活的一致性,文字的延伸就等于生活的延伸。在一切有生命的地方,就必然會伴有語言和文字學習。因此,除了我們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寫作練習外,開放性的寫作作業也也應該得到擴展和充實。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我們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科,是我們進行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們要認真總結目前小學階段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努力提高我們的語文寫作教學的水平。采取一些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或措施,充分發揮出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在學生未來學習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