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小蘭
(江西省宜春市萬載縣潭埠鎮塅源小學 江西 萬載 336104)
合作學習是新課標中提倡的一種學習方式,在不同的方面促進學生各種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實現學生集體意識形成,通過團隊的力量試下個體的進步,組內協作,組外競爭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在一種濃烈的競爭氛圍中實現最大化發展。的筆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1.1 培養合作意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學記》中這句話告訴我們,學習要有合作意識。學生在學校里不是孤立存在的,每個學生都要和其他的學生發生聯系。現代社會發展越來越快,信息化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對于個體而言,合作是非常必要的,“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古人給我們以合作的啟示,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只要是不懂的問題的就可以問老師、問學生。所以,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1.2 制定分組規則。教師在分組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人數,小組的人數以4-6人為宜。同時還要考慮到組內成員的特點,在分組時,組內以異質組合為主,組間以同質組合為主。比如,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和動手能力弱的學生可以分在一組,語言表達好的學生可以和語言表達弱的學生分在一組,每一組還要有一個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進行引領等等。
1.3 考慮個性差異。要想讓小組合作學習發揮最大的效用,教師在分組前一定要做好“功課”——深入地了解每個學生的特性,要考慮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性格特征,甚至是性別特點。這樣才能讓不同的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發揮他最大的作用,進而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這些不同性別、不同的學習習慣、不同興趣的同學,如果能通過小組合作,相互補短,各彰所長,小組合作學習的真正的目的就達到了。
2.1 討論式合作。首先,對于討論的問題要有價值性。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設置有挖掘價值的問題。問題太簡單,或者太難,都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成長。難度適中的題目,能夠激發學生的討論熱情。其次,控制好討論的時間。時間過短,討論不出什么結果,時間太長,學生漫無目的地討論,影響教學效果。最后,制定討論要求。討論內容要與學習內容相關,小組的成員都要兼顧,盡量各自發表自己的觀點。
2.2 表演式合作。表演式合作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使用最多的是分角色進行表演。比如,分角色朗讀課文。筆者執教人教版《小英雄雨來》這篇課文時,學生積極選擇自己的角色,他們認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把雨來的機智勇敢,敵人的兇狠殘暴表現得淋漓盡致。其他的同學都深受感動,整個課堂充滿了感情,同學們紛紛要求自己再來讀一遍。課后,我讓學生通過課本劇表演的形式把課文《小英雄雨來》再次進行了加工。他們自己準備道具,編、導、演都是由學生合作完成,收到很好的效果。
2.3 課外合作。課外的合作主要體現在課前、課后復習上。如果學生預習得好,那么上課時的教學效果就會非常好。比如,上課之前,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分別查找不同的材料,課堂上由學生來介紹他們找到的資料,這比只靠老師的講解、介紹,他們的記憶更加深刻,同時也鍛煉了他們搜集資料、分類整理的能力。課后復習是學生的一項必須要做的事情,同一小區的孩子可以組成合作小組進行合作復習,查漏補缺,并做好記錄,第二天上課時組長可以把學生的學習情況反饋給老師。
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如何,需要老師做出相應的評價。發現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并予以糾正,發現小組合作中有好的做法,予以表揚甚至推廣。
3.1 及時性評價。及時性評價,顧名思義就是對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及時有效的評價。包括小組分工是否明確比如,負責記錄、負責匯報的人員要清楚,是否進行廣泛、深入地討論;是否進行積極的討論;是否形成一定的結論等方面進行及時的評價指導。教師在學生的討論的過程中不應該袖手旁觀,而是積極地走進同學中間,及時發現他們在討論中存在的問題,并給予切實有效的指導,不能讓討論流于形式。
3.2 多元性評價。“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如是說。所以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評價方式要多元化,防止以標準答案一刀切打消學生的積極性。其次,學生的評價方式也可以多元化,學生除了可以對自己所在的學習小組進行評價,還可以對其他小組的同學進行評價。再次,評價的內容也可以多元化,比如第一小組思維活躍,對問題分析得有條理,第二小組比較有創新精神,不拘泥于課本的觀點。多元評價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學生的語文能力與語文素養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總之,在小學語文學習中,運用合作學習,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學生在愉快的合作交流中,得到了學習的樂趣,收獲了學習的累累碩果。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也更加濃厚,思維能力得以提升,團隊合作意識更加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