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廣靜
(安徽省淮南市鳳臺縣鳳臺二中 安徽 淮南 232100)
語文教學是進行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徑,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有利于加強高中生對傳統教育文化的學習與傳承。實踐證明,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學生更易于理解與接受,在激發學生國學學習興趣的同時,可以提升學生的人文情懷,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深厚學生的個人底蘊,具有非常重要的時代意義。
1.1 提高語用能力。語用能力包括書面語言的應用和口頭語言的應用,語用的基礎是字、詞、句、段、篇、章的積累,有了豐富的知識積累,才能在發揮語用能力時厚積而薄發。隨著社會的發展,有的國學雖然已經消失,但是它們的身影依然保存、屹立在漢字中,因此,每一個漢字背后都是一段歷史。我國語言學家羅常培說:“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睗h語是我國的語言交際工具,每個漢字的造字、構詞、漢字詞義的形成與演變都蘊含國學的形成與發展。
1.2 培養文化素養。高中語文教學是中學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文化素養的關鍵,因此,完善國學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可以幫助學生認識民族傳統文化,拓寬知識面,提高文化素養。我國漢字有著表意與含義兩種詮釋,在語文教學中應將表層意義與國學結合與滲透,即傳統文化的滲透與現代社會的緊密結合,有助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時加深對國學的理解,培養學生文化素養,并學以致用,解決學習與生活中的問題。
1.3 弘揚傳統文化。古人的處世哲學構成了我國的民族氣質,這就是中國魂。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可以促進學生了解我國民族本性、增長民族氣質。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傳統文化的內涵,并在運用優秀國學中進步與發展,成為新一代具有民族氣質的人才,為弘揚我國國學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規定:“高中語文課必須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把學生塑造成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的人,使學生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從而獻身人類進步事業?!?/p>
國學和語文教學存在著天然的聯系,二者互為表里,互相促進。但現階段的高中語文教學在對高中生進行國學滲透的深度以及方法等方面,還存在著諸多不足。例如,一些教師由于自身素養的不足,未能充分地認可并重視國學的價值,依照課本教語文,僅僅教授教材中所涉及的國學知識,而不對其進行更深入的發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將教學的重點“盯在”高考“考點”上,對于高考試卷中反復出現的“國學常識”,則反復打磨,反之,不常出現的“國學冷門”,就只字不提,這就嚴重限制了學生對國學的認識和理解。
3.1 認真研讀教材,發掘國學文化。高中語文教材中入選的文章具有很大的時間跨度,雖然近代文章占了很大的比重,但是代表著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古代詩詞歌賦也不在少數,其展現著國學文化的魅力以及擔負傳承的責任。一方面,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國學文化,需要將作者的寫作背景以及所處的時代進行介紹,而在準備和介紹這些內容時,必須重視挖掘古代人物的人格魅力,并彰顯其文化的內涵。
3.2 豐富教學形式,優化國學認識。第一,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效節省課堂教學時間和提高教學成效。在語文基礎知識的講解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因為高中生已經具備了這一能力,而教師只需進行有效指導即可,從而為國學文化引入語文課堂打下基礎。第二,教師要不斷完善和創新古詩文教學形式,為學生彰顯國學文化的魅力和內涵。在教學古詩詞和文言文等內容時,教師要逐步摒棄傳統的教學形式,不再是單純地引導學生逐詞翻譯,而是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同時為了增強學生的理解,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文學意境,通過引導學生體悟國學文化,將學生帶入到詩意世界。
在語文課堂中滲透國學教育,在專題學習中深化國學教育,在主題活動中踐行國學教育,這樣在語文教學中就將高中國學教育的深化和踐行落到了實處。深化國學教育與高考并不沖突,因為學生的國學素養提高了,古詩文閱讀理解乃至寫作水平就會隨之提升,在更加注重語文素養考查的高考中,成績也會水漲船高。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研究國學經典的興趣,滋養培育學生的人文情懷,將使學生的身心、人格和各種非智力因素得以全面而健康地發展。而激發了語文教師研究國學的熱情,將會使他們更為積極地探索國學深化策略,使高中國學教育走上常態化、科學化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