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露蕓
(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行知小學 青海 西寧 810000)
課外閱讀教學需要以興趣為引導,以生活為依據,以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和對人世的理解和感悟為方向,不斷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積極性。教師作為課外閱讀教學的重要引導者和參與者,一定要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讓課外閱讀真正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輔助,成為小學生適應未來閱讀要求和寫作要求的重要手段。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應該從下面三個方向出發:
核心素養認為文化是一個人的根和魂,其強調小學生要能掌握人文領域的知識和技能,運用人類優秀智慧成果,涵養內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統一,進而發展成為有一定文化基礎、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語文是一門文化學科,而小學生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所以在課外閱讀中進一步彰顯語文的文化屬性,提升學生的文化品味,是課外閱讀的重要使命。如在教學完《古詩三首》之后,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推薦《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等書籍,或者把這些書籍的下載鏈接以及生動有趣,寓教于樂的微課視頻發送到家長微信群中,讓家長下載之后,等孩子放學回家和孩子一起開展親子閱讀活動,家長選擇適合孩子們認知基礎的詩詞作品展開課外詩詞閱讀活動,一邊誦讀,一邊品味,一邊品味,一邊思考,提升學生的文化基礎。另外,隨著傳統文化的重要教育價值日漸被當代中國人所認可,很多優秀電視節目得以呈現在眼前,如《中國詩詞大會》,《中華好詩詞》等節目,家長可以在平板電腦上和學生一起觀看,對于一些不懂的詩句,家長可以幫助學生找到原詩一起誦讀,一起感悟。
核心素養認為自主性是人作為主體的根本屬性,其強調小學生要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成就出彩人生,最終發展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的人。新時代的小學生自小生活環境就比較優渥,養成了逆來順受的習慣,在學習上習慣于依賴教師,自主學習動力不足,在課外閱讀教學中,由于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和能力不佳,常常導致課外閱讀教學難以推進。有鑒于此,教師就要以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為己任。如在教學完《司馬光》之后,教師就可以從網上尋找一些類似的故事,如孔融讓梨,曹沖稱象,鑿壁偷光,等等,表現古代兒童機智,勇敢,聰明,禮貌的故事,然后把這些內容分類之后裝訂成冊,掛到教室的“課外閱讀”墻上,讓學生們利用課間或者大課間進行課外閱讀活動,或者把學生分成幾個課外閱讀小組,看看哪個小組讀的最深,最有感觸,然后評選出最佳課外閱讀小組給予物質獎勵,頒發獎狀等。這些方式降低了學生自主閱讀的難度,對于不懂的問題學生可以相互交流,同時因為課外閱讀氛圍濃厚,學生們的課外閱讀積極性也得到了保障。
核心素養認為社會性是人的根本屬性,其強調小學生要能處理好自我與社會的關系,養成現代公民所必須遵守和履行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個人價值實現,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發展成為有理想,有信念、有擔當的人。當代小學生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任,其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如何,對國家和民族的情感如何,直接決定了他們能否成為黨和國家所需要的人才。有鑒于此,在課外閱讀中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育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和公德意識,就成為課外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和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如在教學完《富饒的西沙群島》以及《美麗的小興安嶺》等課文之后,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旅游書籍,如《中國最美的100個地方》,《走遍中國》等,讓學生們在圖文并茂的閱讀中感受祖國的遼闊,美麗,壯麗,激發學生想要游遍祖國的動力。在培育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方面,教師也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相關書籍,比如《雷鋒日記》等,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把讀后感記錄下來,并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做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好學生。
當前,課外閱讀教學和應該達到的教學效果還有很大的差距,需要教師進一步理解核心素養的重要內涵,深入實踐和總結,開創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的新局面。小學生處于學習語言知識,增強社會感悟的重要階段,課外閱讀教學正應該以此為方向,讓語文成為助力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