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南
(重慶市開州區職業教育中心 重慶 開州 405400)
能力本位是一種新形勢的現代化職業教育理念,也會是職業教育的轉變方向。能力本位教育模式強調的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即在教學過程中完成更加專業的技能、技巧方面的學習。能力本位教學模式要結合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依據教學目標來制定課程的重點。本文就是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職語文教學方法的實踐進行探討,并給出相應的建議。
1.1 語文教學在逐漸的邊緣化。現階段的職業院校的教育過程中,語文教學正在逐漸的邊緣化,這和職業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職業教育要求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基礎知識學習并重,在提升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強調中職學生的德育工作。但在大多數的中職學院中,語文課堂不被重視,學生的人文教學不被重視,道德教育工作的開展也是非常的敷衍。學校為了提升學生的就業率,不斷的壓縮基礎文化課的課時,一味的重視專業技能的教學。學生獲得了更加優秀的職業技能,但是卻忽視了精神文明的提升。
1.2 教師教學態度不佳。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迅速,但是大多數的學校辦學時間很短。職業院校很多都是從普通高中轉型的,所以它們的教學模式還是在沿用普通教學的形式。中職的教師很多都是師范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他們自身的教學經驗不足,而且對于中職教育不重視,直接導致了職業教學效率低下。老一輩的語文教師,但是由于他們不能很好的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更加側重的還是文化知識的教學。很多學生會抱怨教師呆板迂腐,老師則認為學生不重視文化課程的學習,極大的挫傷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
1.3 學生的語文水平有限。鑒于現階段的職業教學形式,大多數的中職院校的學生都是因為文化基礎太差,才會選擇職業教育。這就導致了中職學院的學生的整體綜合素養較差,給中職的語文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阻礙。
2.1 課程教學理念更容易滲透在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職語文教學模式中,學科課程和實際課程能夠更好的結合。將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共同發展。在能力本位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要更加注重學生全面素養的培養,幫助學生差異化成長和發展。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充分的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優勢。在借助新穎的教學模式過程中,要讓學生將生活和學習更好的結合起來,把自己的專業技能熟練的應用到生活之中。樹立符合教師教學風格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感受到專業技術的樂趣。
2.2 更加容易展現教師的個人素養。在職業院校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抓住職業教育的特殊性,強調現文化課服務于專業課教學功能。在具體的實踐教學過程中,所有的教學形式都以學生的能力本位作為出發點。例如在培養學生信息收集能力的案例教學的運用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狀況,將學生的所學專業考慮進去,借助學生更感興趣的形式來讓學生完成語文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的給出指導性的意見,并給予一定的鼓勵和肯定。讓學生在語文課程的學習中有的成就感,逐漸的引導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堂教學。
2.3 更好的展現專業特色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更加的側重學生的專業特點。找尋能夠專心專業教學特色的模式,讓學生把語文教學和專業知識更加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學習。這樣可以讓學生不再反感語文課堂教學,從而更好的展示出語文教學中的專業特色。
職業教育還是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上,將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用于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上。常見的職業教育方法有講授法、案例教學法、模擬教學法、演示法、實驗法等,都能夠幫助教師更好的將語文教學和職業教學有效的結合起來。例如,模擬教學法就是教師把教學任務放在學生為了可能存在的職業場景中,進行模擬實踐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案是實踐教學的一種類型,也是結合語文教學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下進行語文知識的運用,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更夠借助自身的語文素養完成模擬訓練。這樣就很好的將學生的專業知識和語文表述能力很好的結合了起來,提升了學生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進而實現學生語文素養的逐步提升。
綜上所述,職業院校的語文教學還是要依托專業知識的學習。教師要將語文知識和學生后續可能從事的職業聯系起來,在提升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潛移默化的完成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在為社會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同時,培養更多的素質優秀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