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紫庭
班干部是班級管理中極其重要的一份子,也是協助班主任開展工作的得力助手。在小學班級里,班干部隊伍起著帶頭作用,對班集體的建設、班風的形成以及同學們的成長發展有著關鍵影響。但目前班干部培養的現狀并不樂觀,存在許多不可忽視的問題。因此,探究班干部培養的改進策略非常重要。
根據小學班主任的歸納總結,可以發現小學班干部主要具有下列特點:
小學班干部作為班級管理中的領導者,在其他同學的眼中就是模范和榜樣。班干部發揮帶頭作用,榜樣魅力提高,言行舉止和學習習慣就具有模范性,引導班級里其他同學在學習、勞動、體育活動等方面做出努力,向班干部們看齊。
小學班干部是班級發展的重要動力,為同學服務,為班級奉獻,提高班集體的凝聚力和創造力。班級活動的組織離不開班干部的認真負責,班級榮譽的獲得離不開班干部的辛勤付出,同學之間的和睦相處與共同進步也離不開班干部的全心服務。
班干部的種類豐富多樣。在小學班級中班主任為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往往會設置多種干部崗位讓學生擔任。不同職位負責的班級工作內容也不同,班干部分管各項班級事務,為同學們提供不同的服務,分工配合形成班級工作的全面覆蓋。
多數班主任在實踐中對班干部的培養工作沒有足夠的重視,往往在班干部隊伍選拔完畢后就放手讓班干部去工作,而沒有事先對他們進行工作目的、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培訓,盲目相信班干部在班級管理中會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加之出于班干部的特殊信任與喜愛,因此不會對班干部的工作提出嚴格要求。這就很可能會滋長班干部的“特權”意識。
班干部在履職過程中,由于經驗不足常常會出現許多困難與問題,這就需要班主任及時了解情況,積極引導。比如在實踐中,有些班主任只依賴于通過班干部自我總結來了解班干部的履職情況,要求班干部定期到辦公室匯報工作情況,找出工作中值得肯定及表揚的事件,同時反映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但是班干部的自我總結難免有片面性,如果班主任了解情況的渠道單一,那么就無法全面、細致地掌握班干部的工作情況,這樣往往是問題發展得比較嚴重時才被發現,從而錯失教育培養的良機,也會嚴重挫傷班干部的自信心,懷疑自己的工作能力。
班干部工作不僅是協助班主任管理班級,更是學生鍛煉能力,發展自我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發揮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但是在實踐中,有些班主任只是按照歷來班干部成長的經驗劃分好各個崗位,劃定班干部的職責范圍,交代給班干部明確的工作內容,要求班干部朝著既定的目標努力前進,達到教師的期望,而沒有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這容易讓學生只盲目地滿足老師的要求,失去自我判斷、自我實踐、自我積累的學習成長機會。
對班干部工作的有效評價是班干部培養的重要內容。通過積極有效的評價,可以促使班干部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激勵他們更好地發展。但是實踐中,班主任對班干部的評價工作沒有足夠的重視,評價標準與評價手段單一,在評價過程中沒有發揮主導作用,導致干部評價不僅沒有起到促進發展的功能,反而影響了班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如有些班主任只是簡單地選擇定期召開班干部述職大會,讓班級中未擔任班干部的同學就近日班干部們的表現情況做出評價,并提出意見與建議。但未擔任班級干部的同學不易理解班干部管理事務的艱辛與難處,通常只關注到班干部做得不夠好的事情,揪住班干部的錯誤進行指責,片面地評價班干部的能力,令班干部失去威信丟失信心。還有些班主任的班干部評價標準單一,只重視班干部的成績,認為班干部在任職期間學業成績穩定或者提高就是培養成功,而學習成績因班級管理工作分心導致波動或者下降就表明班干部培養不夠成功。這種只重視學習成績輕視干部其他方面成長的做法,容易否定班干部為班級的辛勤付出以及工作成果,影響他們的工作積極,甚至不利于他們身心發展。
班主任應意識到,只有對班干部有計劃、有目的培養,班干部才會重視其自身的榜樣帶頭作用,班干部的模范性和重要性才能得以體現,并發揮促進班集體發展的作用。“對于班干部的培養,相比于其他學生,班主任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班干部自己做好了,才能要求其他學生,并得到他們的支持。”[1]小學階段一二年級的班主任要讓班干部明白以身作則才能讓同學信服,著重培養干部的帶頭作用;三四年級的班主任無需時刻關注班干部動態,在培養班干部時只需點出問題,讓干部自己思考解決方案;五六年級高段的班主任可以放手讓孩子去做,在班干部真正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時再進行點撥,鼓勵班干部勇于挑戰自我,進行創新。此外,班主任要在班級里明確班干部的領導作用,增強干部的信心,提高干部的威信,也要重視培養班干部為班級服務的意識,以免干部掌握“特權”,恃寵而驕,因此“班主任不能一味偏愛班干部,這點尤為重要,雖然班干部是自己的得力助手,但是在他們犯錯誤的時候,也不能過于遷就,適當給予批評。這樣不但不會降低班干部的積極性,還能讓他們明白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及時改進。”[2]班主任需重視在肯定中鞭策干部,采用寬嚴相濟的培養方法指導班干部的鍛煉與發展。
班主任在確定培養依據時應從多方面了解班干部的履職情況,首先需聽取班干部內心的聲音,滿足班干部的需求。其次班主任也需向班級其他同學詢問,才能在班干部的總結中找出被忽略的工作細節。“在班級管理中,會出現干群關系緊張等問題,這時班主任應及時加以疏導,幫助其開展自我批評和相互批評,共同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并研究如何優化管理工作的策略”[3],同時鼓勵班干部在述職大會上勇于承認錯誤,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并虛心接受同學們的監督。班主任對班干部進行全面的了解有利于促進班干部在工作和學習的過程中發揮長處,彌補不足,正視自身的工作能力,同時也感受到班主任和其他同學對自己的期望與信任,增強工作的責任心,提高工作的積極性。
班主任重視小學班干部的分工多樣性,劃分好各個崗位的職責范圍是必要的培養措施,“作為班級的核心管理團隊,他們必須明確自己的職責和義務,才能做一名稱職的班委,才能帶領班級朝著目標不斷邁進。所以,唯有明確各自的職責,才能更好發揮班干部的作用,才能讓班干部名副其實。”[4]但在后續的培養過程中,班主任應做到大膽讓學生嘗試,避免出現“當前的班干部隊伍多數是注重整體的規范統一,不少學生班干部在教師規定的條條框框下參與班級工作,沒有發揮其自我的創新能力”[5]諸如此類的問題。因此,班主任不能對干部提出固定的目標,讓其刻板地按照唯一標準去工作,也不能在實踐中手把手將所有的工作方法一并教給班干部,讓其循規蹈矩地按照老師的做法處理事務,而是要給予班干部自己決定工作目標與工作方法的機會,在觀察后及時肯定或者制止班干部的做法,進行有效培養。班主任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干部變得有主見。
班主任需重視建立起合理的評價班干部工作的制度。評價手段多樣化、評價標準多元化有助于班主任更好地了解班干部,因此班主任在評價干部工作時應先聽班干部對自己的評價,制訂培養方案。為防止有些班干部認為自己絕對正確,班主任也需了解其他同學對該干部的評價。班干部的培養應注重全面性,不可僅憑班干部的成績評定工作能力的高低。班干部的工作水平首先應與個人思想道德修養掛鉤,其次再看學習成績、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等評價標準。現代社會注重德育,班主任要引導班干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質。班主任須時刻牢記德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在培養班干部道德品質的同時也要教育全體同學成為有道德、有紀律的人,并且提醒班級同學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督促班干部以身作則。優秀班干部應當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具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才能成為同學們欽佩的榜樣,帶領班級同學走上正確的人生發展道路。
本文針對班主任在培養小學班干部方面存在的問題,依據班干部的特點及班干部培養現狀提出了改進策略,希望班干部經過班主任的用心培養能夠在班級管理與發展中真正起到關鍵作用。
班干部的培養不是一勞永逸的,而要注意循序漸進,本文提出的改進策略可能還存在一些不足,希望在今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實踐中能夠不斷檢驗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