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富生
曾有人說,班主任是最小的主任,也是最忙的,最有愛心的主任。班主任工作在學校發展和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班主任是鑄造學生和班級靈魂的工程師。那么,班主任該怎樣才能當好這個“工程師”呢?通過多年的工作經驗,筆者認為班主任在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嚴”與“愛”的分寸,實行寬嚴相濟,集益友、慈母、嚴父一身,才能使班主任工作有聲有色,得心應手。
一.做學生的益友,平視學生。教師要熱愛學生,就必須要了解學生,時刻把學生放在心上。走進學生中間,用朋友的態度去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關注他們的學習、生活,同情學生的疾苦和不幸。只有在師生平等的基礎上,學生才能視班主任為知己,學生才覺得班主任有親切感,可以信賴。當師生在感情上產生共鳴、形成尊師愛生的氛圍時,才能建立起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師生打成一片,造成“親其師,信其道”的局面。也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全面了解學生,掌握班級動態,有利于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班級工作計劃,使班主任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在平時與學生的接觸中,力求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遇事盡量以商量的口氣,不用命令式或責備的語氣說話。盡量在學生中間營造一種和諧的氛圍。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有其個性和尊嚴,犯一些小錯誤也是在所難免的。每當面對犯錯誤的學生,班主任要循循善誘,不要聲張,不要在全班學生面前嚴厲批評,更不要動不動以叫家長的方式去處罰他們。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當中要對學生多一份關懷,少一份訓斥,多一點鼓勵,少一些批評。要急學生所急,想學生所想。這樣學生遇到了困難和煩惱,也就樂意去找班主任談心,班主任也就能更方便的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這樣師生在感情上連成了一片,并形成了融洽的和諧的氛圍。這樣,班主任就會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的吸引在自己周圍,師生和諧,共創優化教育。
二.做學生的慈母,寬容學生。做學生的朋友在班主任工作中至關重要,但僅僅停留在這一關系上遠遠不夠。班主任應以慈母般的胸懷關心、愛護、寬容對待學生。“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靈魂。只有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學生,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才有耐心去雕塑每一位學生。作為老師,尤其是班主任,面對可愛的孩子們,需要多一份愛,需要的是一顆“慈母心”。每個人都需要感動,作為老師和學生也需要感動。只要能讓彼此感動,距離就會拉近。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要特別注意以“慈母”的身份來管理。時常注意用心去關懷他們:中秋節的時候買一些月餅和水果,學生感動;大掃除時,與學生一起勞動,學生感動;學生生病了,給學生買些藥,學生感動。同時,學生也把感動帶給班主任:教師節,當學生把一束精心采來的野花放在辦公桌上時,內心充滿感動;走在回家的路上,迎面遇到畢業多年的學生問一聲“: 老師,您好!”更是暖到心窩。學生如璞玉,可琢可鏤,班主任只有像慈母那樣愛撫他們,使學生將其感恩之情用于刻苦學習。寬容是心與心的交流,教師以寬容之心對待學生,包容他們的過失,化解他們的不良情緒,消除怨恨、責備和憤怒。這樣也就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去寬容別人,也能正確對待和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這樣就能使班主任管理沿著一條健康的軌道運行。
三.做學生的嚴父,要求學生。常言道“:無規矩不成方圓”。尊重學生,關愛學生是一種愛,嚴格要求也是一種愛,是一種深沉的愛。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應結合“班情”建立各項規章制度,強化常規管理,這應當從一個“嚴”字入手,樹立“嚴父”般的威信。教育家贊可夫說“:如果沒有威信,師生之間就沒有正確的相互關系,就缺少了有效地進行教學和教育工作的必要條件”。“嚴”應該建立在了解學生、熱愛學生、信任學生、鼓勵學生的基礎上,以嚴格的要求、嚴明的紀律、細心的愛護、恒心的堅持和做好學生的表率來管理班級。了解和研究學生是掌握教育藝術的基本功,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必須具備這樣的基本功。了解學生,就有可能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有的放失地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教育。如果班主任摸清了一個班幾十個學生的學習、思想、性格和家庭等情況,做到對班級的每一個學生心中有數,那么更便于確定對每個學生施行不同的教育方法,可以因材施“嚴”。當然,在施“嚴”的過程中也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區別對待,不可一概而論。
總之,作為班主任,肩上的擔子比一般教師的要重得多,學生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面對的是班主任,在校的大部分時間面對的也是班主任,班主任在一個學生的成才,成長方面的作用不遜父母的作用,班主任對一個學生的影響是持續的,甚至是一生的。因此,班主任應時時嚴格自己,處處以自己高尚的師德影響學生,感化學生,誘導學生,教育學生,關心學生,鼓舞學生。不斷以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來管理學生,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遠,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核心,良好班風的形成,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文化素質的提高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