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運梅
(甘孜州職業技術學校 四川 甘孜 626000)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在當前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課堂教學方法也要與時俱進,不斷的變革和創新,適應新時代的需要。目前,漢語語言文學主要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缺乏獨立思考的機會,甚至因為本門課程的枯燥性不想去學習。因此,語文教學方法必須創新。我們任重而道遠!
經濟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社會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呈現出了多樣化與復合型的趨勢,要求其不僅僅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完善的知識體系,而更多的是要求其能夠與時俱進,具有較強的解決問題的實際操作能力。漢語言文學課程的教學方式應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特色,進行不斷的改革與創新,在培養學生優秀道德品質、系統理論知識的同時,更應培養其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先進的多媒體技術,豐富的網絡信息資源充分應用到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過程中,將教書與育人的教育功能有機結合。
2.1 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隨著當今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種各樣的職業都對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全能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因此要求我們在各種教育學習中學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全面提高。應對大數用人單位的需求,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為適應社會需求做準備。
2.2 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的落伍。社會經濟在快速發展,時代在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在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已經不能跟隨時代的腳步,已經與當下的社會發展相脫節,不能適應當今的社會現狀。單單依靠傳統留下來的東西已經無法滿足現今社會發展的需求,不但無法促進先進社會的發展,甚至可能會阻礙當下社會快速發展的現狀。在這種情況下,急需我們對存在著的問題進行思考研究,力求創新,改變思想觀念,轉變模式,尋求與當今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教育模式。
3.1 豐富教學方式,高效達成目標。在漢語言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分組討論的形式:老師安排學生分組討論某個問題,隨機提問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從而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等方面的技能或者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引經據典、播放相關的視頻等形式讓學生了解漢語言文化,使學生對漢語言文學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形成自身的獨特見解,進而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另外,也可以選擇學生課下備課、課上講解,學生互相提問,老師適當引導的方式,是學生主動思考,提高學生在課上的參與度,讓學生在主動的情形下學習,這種方式的學習更加深刻,更加高效。
3.2 充分利用資源,拓寬學生視野。資源指的是有利于學生學習的任何材料。在進行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身邊的資源進行漢語言教學:充分地利用多媒體的資源教學,例如在課堂上放映一些體現漢語言的魅力的電影、制作吸引人的PPT講解教學內容等。多媒體教學具有形式豐富、趣味性高、形象直觀生動的優點,能為教學創設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輕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感官接受刺激,形成自己的見解,拓展學生的空間概念,加深對所學課程內容的理解,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科技改變生活,充分利用科技,可以提高生活質量;正確利用科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理論實踐結合,提高綜合能力。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在工作中更好的滿足領導的要求,具備更好的實踐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依據該學科在工作中的不同用途,將工作重心分別放在聽、讀、寫、說等方面,增強教學過程中的實踐能力的強化工作。例如可以安排學生進行無領導小組討論,自主討論社會實踐題,得出結論,表達自己的見解,進而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也可以安排學生進行模擬招聘練習,通過自我介紹、回答面試官問題、自我反思等手段,增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提升學生對社會的認知水平。理論與實踐本就息息相關,兩者在社會生活中缺一不可。事實告訴我們;理論源于實踐,并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和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有助于其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漢語言文學肩負著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光榮使命,是提高中華兒女文化素養的基本。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宗旨在于培養學生形成高尚的素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適應社會和時代發展的需要。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漢語言教師必須緊跟時代潮流,改變現有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使學生感受到漢語言文化精髓的同時,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滿足時代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為將來走向社會、貢獻社會做好充足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