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詩泉
(江西省臨川一中 江西 撫州 344100)
初高中政治課本是連貫一體的課程教學,但由于很多客觀因素的存在,二者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使學科教學的連貫性受到很大影響。很多同學在經歷了高中三年政治學科的學習之后,對于初中政治課的學習基本遺忘,甚至出現斷層。所以,初高中政治課教學的銜接問題不僅是一個關系學生學習狀態的問題,更是一個關系學科教學體系的問題。本文對如何解決初高中政治課教學銜接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
1.1 學科內部知識的整合與銜接。小學與初中、初中與高中、高中與大學的政治學科教學內容在理論上講應該是逐層遞進、連貫一體的,可實際上,各階段的教學因學段劃分的原因自成體系,缺乏合理的銜接與過渡,常常出現教材與教材間教學內容的簡單重復或跨度太大的脫節現象。比如,對于國情的教育,初一、初二年級內容涉及較少或基本沒有涉及,而初三年級的這一知識點則出現了與高二年級內容基本重復現象。這容易使高中政治教師高估學生能力,而初中政治教師放低教學要求。顯然,這樣的知識安排缺乏整合和過渡,不利于教學效果的有效發揮,更不利于學生構建完整連貫的知識體系。作為同一學科的不同教學階段,學科內部的體系在原則上應始終保持統一性和連貫性,在此基礎上,根據學段劃分來安排各自相應的教學內容,注重彼此的聯系和過渡。也就是說,對于學科知識內容的安排應站在學科高度上進行,特別是相同領域或相近內容的知識,應進行整合和合理過渡,并對教學方法、教學要求、教學環境等這些載體進行銜接疏通”[1],避免相似內容跨度太大或簡單重復,避免表面銜接。
1.2 教學要求和評價方式的合理過渡。初高中政治課教學要求和教學評價的大跨度,是很多高一學生感到學習吃力、壓力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初中政治課教學中,學生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便能夠達到教學要求,而高中政治課不僅要求學生識記大量理論知識,更要深入了解靈活應用。且就目前的評價方式來說,雖然新課改一直強調建立多種評價機制,但目前初中政治課的評價依舊擺脫不了以分數為衡量學習的重要標準,忽視了能力和過程的評價,而高中政治課恰巧側重于對學生能力的考察。所以問題的關鍵在于,減小初高中政治課教學要求和評價的梯度變化,使二者有所銜接與過渡。比如,高一政治教師可適當放慢教學節奏,減小課容量,特別是高一經濟生活的前幾課學習,可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降低教學要求,給他們以時間適應,而在后期的學習中追補回來。而初中政治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減少學生對自己的依賴性,讓學生在面臨高中政治課的學習時有所準備。
2.1 整體把握初高中教材體系。在初高中政治課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這樣的尷尬情形,即高中政治教師認為該知識點在初中階段已學習過,高估了學生的掌握程度,后期不得不回頭“補課”,而初中政治教師則認為很多內容和高中相似,無需在此階段過多講解;或初中階段早已學習過的知識,高中再進行簡單重復學習。無疑這樣的教學銜接都是存在問題的。所以為更好地將初高中政治學科進行銜接與過渡,作為政治教師首先要認真研讀和學習初高中政治學科的課程標準,進行對比分析,對于二者的區別和聯系有大致的了解。其次,教材的研讀和分析,不管是初中政治教師還是高中政治教師,都不能只捧著自己教學階段內的教材,而是要站在整個政治學科的角度上來把握教材體系,對不同階段內的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安排、教學要求等融會貫通。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也要尤其注意,“學生是否學習過,學習的程度如何,用什么方法學的,甚至以往教師的教學方法和風格等”[2]。此外,最好能夠提供條件讓初高中政治教師經常進行交流甚至崗位調動,這樣能使教師對于教材的銜接,對于學生的狀況和需求等方面更加了解,在平時的教學中也能夠心中有數。
2.2 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的適度調整。高中政治學科抽象、理論化的特點加上學生抽象思維薄弱和不適應的現狀,使高一政治教師所面臨的教學壓力很大。為盡快讓學生適應高中政治學科特點并及時作出調整,教師必須在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方面有所調整。初高中政治教學方法的銜接是幫助學生盡快適應高中政治教學的途徑之一。首先,作為高中政治教師,“應該積極了解目前初中政治教師教學方法的使用情況,并正視其合理性”。[3]在高一伊始階段,教師可以適當放慢教學進度甚至降低教學目標,適當延續和采用初中政治教學方法的使用,幫助學生盡快完成過渡階段,為后期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其次,了解學生的學習方法,在此基礎上選擇相對應和協調的教學方法。教法和學法的協調,能夠促進學生與教師的互動,爭取學生對教師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