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丹
(遼寧省盤錦市雙臺子區湖濱小學 遼寧 盤錦 124000)
1.1 學校層面。相比較其他學科而言,大部分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少引領性的把控,全部放手交由心理健康教師著手。對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后期支持投入相對較少,我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難呈現欣欣向榮的狀態。
1.2 教師層面。出現心理健康教師職業歸屬感不強的情況。使得工作狀態倦怠,心理健康課堂有效性不高。
1.3 學生層面。學生明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與主科課程比較對心理健康課上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課堂參與程度不高。對于學校提供的免費心理咨詢服務,學生的認識存在一定誤區:認為心理咨詢是針對心理有病的人開展的心理治療。一方面學生心中的困惑很多想要尋求解決途徑,另一方面又怕旁人評價自身為“有病的人”因而羞于啟齒。導致了大部分學校的心理咨詢室呈現一種冷清的景象。
2.1 合理設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設置方面,要與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等方面密切相關。隨著年齡的增長,環境的改變,教育的影響。大部分學生都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在家中可能存在長輩過分溺愛嬌慣的情況。因此需要針對他們的性格、情緒、品行設置一些學生真正感興趣的課程。可以通過隨堂開放式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此類情況。根據不同學校性質有針對性地實施課程設置。
2.2 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投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需在工作中爭取支持,提高職業地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每年做好心理健康周宣傳,積極參加各類賽課,利用好學生群體作為被試申請相關課題研究,每學年度完善好心理健康工作報告,展示心理健康工作實施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職業范疇廣,要求其具備多方面的技能,需掌握好在中小學咨詢中非常實用的技術:比如問題解決、自信訓練、社交技能訓練……在學校這種強調快速普及的環境里,學好幾樣經典的認知行為方面的技術能夠很好地解決大部分學生早期萌芽狀態的情緒和認知問題,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刀刃上。
心理教師要做到讓學生真正受益,需加強與班主任和科任老師的協調和合作、與兄弟學校的同行建立友好的同伴互助體系、有效地管理學生的心理檔案、精準快速地識別需要心理危機干預的對象。上述的綜合素質比單純的咨詢技能水平高低更重要。
學校心理教師通過各角度的專業學習,如參加各種專業培訓、督導和自我體驗,可以發展成為校內的學生一般心理問題專家。另一方面需要學校提供相應的工作投入支持。在學校間加強交流聯系,為其他學校提供心理指導。要做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只做好心理咨詢,還應為包含領導、教師及學生的整個學校提供心理方面的專業支持。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為年級和學校提供心理普及的宣傳材料,為學生開設課程、講座、沙龍,讓學生了解心理常識,更好地適應環境、更好地學習和人際交往等等。為班主任老師提供心理知識的培訓,幫助老師們更好地了解學生心理,學習如何面對學生的心理困難,如何與家長溝通,提供心理支持與建議。
2.3 做好學校心理咨詢工作。個案咨詢遵循設置,貴精不貴多:為心理咨詢劃出專門的時段表,主要是以提供信息和解決辦法為主的咨詢。對學生的個體心理輔導,要面對學生的心理輔導需要,適合做簡短的傾聽、正常化、心理教育、資源取向、焦點解決、認知行為討論、建議指導等工作,對問題嚴重者需轉介給校外資源(心理咨詢機構、醫院心理科等)。
2.4 開展學生心理健康建檔工作。在開學初期學校需創造條件為入校新生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量表施測,通過科學的心理學量表篩選出需要單獨干預的學生群體。發現越早干預開始越早,問題越易解決。也為后期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很多便利。
2.5 重視各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如團體輔導、心理衛生知識普及講座知識和其它集體干預方案。多設置團體心理輔導體驗式課程,通過講座這類普及性的教育,可以達到范圍廣效果好的成效。例如,學校提供的免費心理咨詢服務屬于普及性咨詢而非障礙性咨詢的誤區。
關注團體和集體干預方面的工作,成效會高于個體咨詢。然而現在,對集體干預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有時,開發出一套針對特定問題的集體干預方案(心理課,班會,家長會,興趣小組,以及其它各種形式),不但可以大大地提高心理健康老師的工作效能(從一對一變成一對多),也可以引起更大范圍的反響。
2.6 建立專兼職相配合的心理工作團隊。要做到全方位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單靠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是不夠的,需要發動全校力量,特別是班主任、生活老師群體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做到早發現早處理。
總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是素質教育總體結構中的奠基性工程。可以說,沒有健康的心理,一切形式的素質教育都是無從談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