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威
(吉林省雙遼市第三小學 吉林 雙遼 136400)
如何堅持立德樹人,使小學生真正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在深化課程改革中去努力實現。語文課堂是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要陣地。小學生由于年齡小、活潑好動、只是對自己喜歡的事物感興趣。如果在課堂上對他們進行空洞的言行說教,無法使學生在心靈深處受到啟發。教師課堂教學要適合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過程。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堅持終身學習的品質,教師必須了解學生,根據孩子的特點,選擇更加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形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潤物無聲般地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滋養。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發展、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課堂教學創設情境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運用真切的語言,配以直觀的圖畫、加上音樂和視頻的渲染,使學生置身于教材內容之中。學生的內心世界才會與作者的思想產生共鳴,在心靈上同文章內容產生共振,從而使學生在愉悅中接受道德情操和高尚的人格教育。只有這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再是一句空話,思想教育才能觸及學生的心靈深處。
作文教學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渠道。作文教學中,最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生活實踐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或生活感悟。然而小學生的生活都是“兩點一線”,沒有太多的生活拓展空間,讓學生寫出真實生動的生活場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更談不上寫出對生活太多的感悟。通過多媒體技術平臺,把生活的真實場景搬到了課堂,讓學生有針對性地截取生活畫面及素材,豐富了學生的視野和情感。在課堂上,大家共同觀看和欣賞、共同討論和體會,更加真實生動地再現了生活場景可以提高學生對生活的好奇心,培養了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讓課堂和生活渾然一體,生活即課堂,課堂也是生活。這樣,學生寫起來也就有話可說,有自己的見解和感悟。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們竭力使我們的每個學生從幼年起就能以精心愛護和細心關懷的態度對待每棵樹、每叢玫瑰、每株花草和每只小鳥,一句話,一切有生命和美好的事物。非常重要的是,要讓這種關懷愛護之心變為習慣。”生活中,老師要抓住學生喜歡動物、植物、花草等美好事物的心理,就讓學生平時留心觀察事物,用手機或相機抓拍生活中美好的畫面,學生把照片和視頻帶到課堂,讓學生觀看后并談談自已喜歡的原因,以及拍攝時的感受,培養學生愛護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學生觀看討論后,再要求學生以《我喜歡的……》為題,開展習作練習,學生不僅興趣濃郁,而且寫有所思、所得。影像和視頻既能再現真實的生活場景,又能讓學生長時間地保留記憶,避免學生提筆無影。學生只要有話想說,就會有話可寫。這樣,寫出來的內容再也不會枯燥無味,才能有真情實感,受到的感染和教育才會更加深刻。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最好的呈現方式。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中親身體驗,增加學生的信心和認同感。隨著手機和攝像機等技術產品的普及,使人類和自然以及社會聯系得更加緊密、和諧。讓學生利用現代化的生活設備,“走出去,請進來”。讓社會即學校、社會即課堂變得更加簡易自如,學生的課堂變得更加廣闊。社會就是一個大課堂,如何讓學生適應未來的生活,構建終身學習的能力,知識、技能和社交三方面缺一不可,是學生必備的核心素養。而語文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廣闊而又真實的拓展空間,讓學生能身臨其境地深入生活和社會,體會人生的價值。同時用手中的現代化設備記錄生活的場景和畫面,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社會實踐活動的興趣,同時更能發現生活中的美與丑,讓學生的思想更加活躍,提高了學生的理解和判斷能力。
隨著語文教學改革的發展,語文教材中古詩詞教學的篇幅內容更加突出,這也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發展需要。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組織學生進行經典誦讀、講經典故事等活動,在提高學生說寫能力的同時,培養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培養積極人生態度、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在學生傳誦經典的活動中,利用好多媒體平臺和現代化的設備,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可以起到更加鮮明和生動的教育效果。現代化的教育手段,不僅能跨越時空,而且能再現更加生動鮮活的場景。在學生誦讀和講故事的同時,老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平臺展示圖片、播放音樂、PPT課件、視頻影像等多種方式,將朗誦者的思想和情感帶入到誦讀的意境中,將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緊貼到誦讀內容的主人公的身上,與他(她)同呼吸、共命運,在身臨其境的氛圍中來感知誦讀所描述的美好價值觀取向。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堅持立德樹人為先,使小學生真正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核心素養為內涵的教育理念,既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又與“以核心價值觀居先”的教育思想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