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蘭
(新疆伊犁特克斯縣初級中學 新疆 伊犁 835000)
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屬于一項重要組成,開展閱讀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內容。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發展,閱讀教學受到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因此初中語文教育教學工作過程中要合理選擇教學方式,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據此本文就此展開了研究分析。
1.1 內涵。個性化閱讀教學主要是指在教學中給予學生足夠尊重,老師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差異性認知和感受,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教學環境,通過閱讀教學,促進學生個性的釋放,使閱讀教學質量得到保證。個性化閱讀教學工作的開展,需要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尊重、理解學生的感受,但是個性化并非完全自由,需要針對學生個性化閱讀中存在的不合理之處,老師可給予調節和控制。
1.2 方法。一方面,激發學生閱讀欲望,閱讀教學中學生處于主體性地位,想要實現有效教學,必須要了解閱讀者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動,通過感知和理解書面符號,準確把握其中所反映的事物和意義,實現閱讀目標。老師在個性化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以往學生未能認識到自己的主體性地位,更多的被動接收老師的結論,課堂上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未能形成閱讀欲望和閱讀興趣。其次,選擇批注式閱讀,重視學生在閱讀中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能夠將閱讀的自主權還給學生,滿足學生個體化需要。比如在《鶴群》閱讀教學中,在課前讓學生批注式閱讀,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發表自己的理解和認識,比如從大自然角度、從思想內容角度、從精彩片段角度等出發,激發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通過對文章的閱讀領悟一些個人看法,對學生世界觀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重視延時評價,培養學生創造閱讀。延時評價指的是不過早給予總結性評價,重視學生整個閱讀過程,能夠在為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提供情感支持的同時發現學生更多異彩紛呈的答案。初中學生處于青春期,自我意識比較強,渴望得到外界的認可,在知識積累過程中,思維的批判性和邏輯性有明顯增加,個性化閱讀教學工作的開展,老師不再是課堂的主體,而是和學生建立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成為學生閱讀中合作伙伴,為閱讀教學營造一個良好閱讀氛圍,針對學生的見解給予綜合性評價。
2.1 內涵。探究式閱讀教學主要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選擇獨立閱讀和合作討論方式,以現有教材為探究內容,給予學生充分表達和討論機會,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和集體討論等方式,把自己所學知識更好的應用在閱讀實踐中。探究式閱讀教學中比較重視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主體性地位的體現,堅持以學生為本和人文性教學思想。在探究式閱讀教學過程中中,要創設類似科學研究途徑,從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角度出發,在老師的指導下合理使用探究方法,學會對信息的分析和質疑,獲取有創意結論。
2.2 方法。一方面,耐心傾聽,鼓勵質疑。在新課標中,老師需要向著學生學習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角色轉變,每個學生在思想、情感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在理解水平和學習能力方面也各不相同,在文章的看法和理解也會存在顯著差異。因此,探究式閱讀教學中,老師需要耐心傾聽學生的意見和看法,找到學生感興趣的點,給予針對性指導。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質疑的環境,鼓勵學生創造性和主動性的發揮,改變被動接受學習方式,在閱讀及時發現問題,產生疑問,在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同時促進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另一方面,組織討論,解答疑惑。針對學生的質疑,可組織學生討論和交流,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興趣,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在探究式教學中,老師可提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問題,組織學生自己討論,利用小組討論方式,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老師結合實際情況解釋疑惑,讓學生總結和歸納,這樣不僅解決了學生的學習問題,還培養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必須要打破傳統教學模式舒服,重視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和探究式閱讀能力的培養,提高語文教學效果。通過這一方式,不僅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有利于學生對文章內容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把握,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