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洪林
(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兩河鎮中心小學 四川 鹽亭 621600)
目前的小學科學學科主要是為了能夠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而開展的教學。那么在新課標下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意愿,為學生打造一個相對自由和民主的空間,這樣學生才能夠在科學課堂中進行大膽的想象和實踐。科學教學的生活中要求我們將科學知識融入到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現象中,讓學生具備科學的思維,能夠解決實際的問題。下面我們就科學教學的生活化策略展開探究。
1.1 新課標的本質要求。在新課標中明確提出了科學教學需要從學生的自我認識和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體驗科學知識,加深對于科學的理解,學會使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那么新課標要求了我們的科學教學需要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科學,能夠在實踐中探究科學的奧秘,而這也是當前我們開展科學學科的目標和意義。
1.2 科學學科的特點決定。分析科學這門課程我們不難發現,小學科學課程就是一門源自于生活的學科,它將生活中各個領域的內容進行了綜合,從而培養學生能夠從周圍的事物中總結科學規律,然后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解決問題。所以科學學科中的大部分知識都是從生活中汲取的。科學學科的特點要求我們的教學要生活化。
1.3 小學生身心特點決定。縱觀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在發展中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的思維方式主要還是形象思維。那么對于科學中形成的一些理論直接理解起來難度較大,為此我們需要通過一些直觀的生活案例和理論結合,來將學生的形象思維逐漸向抽象思維轉化,這對于學生學習科學有著重要的意義。
2.1 利用生活現象創設生活化情境問題。新課改下,我們科學的教材也發生了一定的改變,教材中的很多內容都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提倡科學要回歸生活,讓學生充分感知到科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提升學生的科學意識。那么在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至關重要。而生活化的科學教學就需要創設一些生活化的情境來引導學生的探究和思考。引導學生去捕捉生活中的現象,調動學生思考的思維,讓我們的科學課堂變得更加的生活化。
例如在學習教科版四年級下冊時,我們學到靜電問題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思考在我們的生活中都會遇到哪些靜電的現象。當學習到了食物包裝上面的信息后,應該讓學生自己去觀察食物包裝上面到底包含了哪些信息,這些信息有什么意義?在學習教科版四年級上冊關于天氣的問題時,讓學生思考天氣對我們生活的影響等等。這些看似復雜的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卻是隨處可見的,那么通過生活情境問題的創設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2.2 開展生活化的探究活動。生活化和科學教學的結合還是希望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讓學生能夠在自己日常的生活中去挖掘科學現象,體驗到科學的樂趣。因此我們目前的科學學科教學應該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知識的探究中應該設計生活化的內容,讓學生能夠獲得體驗,從而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相關的科學知識。
例如在學習教科版四年級上冊天氣日歷時,本課的目標是讓學生能夠自己觀察和認識每天天氣的變化。那么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分工,先向學生介紹天氣符號的含義,讓學生能夠意識到學習天氣符號的意義,這樣才有助于學生接下來的探究。然后讓學生在小組內制作天氣符號的卡片。教師也應該帶領學生走出教師,到戶外進行天氣的觀察,教師應該進行一定的引導,比如如何判斷天空中多云等等,將生活中的天氣現象和探究活動進行結合,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2.3 布置生活化的課外作業。作業是我們教學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在生活化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打破課堂的束縛,引導學生能夠將學習的陣地轉移到課下,這就要求教師進行一定的引導,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的生活化作業,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和探究的能力。讓學生能夠自主的從生活中獲取自己所需要的材料。讓學生能夠結合生活中的經驗去獲得一定的科學知識。那么學生也會將自己的作業成果在課堂中進行展示,提升他們學習科學的自信心。
總之當前的科學教學需要落實新課標的標準和要求,能夠將生活同學科教學進行結合,不斷地培養學生使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