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敏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岷陽實驗外國語學校 四川 成都 610000)
在地理教學中我們開展合作學習,其實就是讓學生構筑知識、發現知識、擴展知識的一個過程。學生不再被動地接受老師傳遞給的知識,而是在合作的形式下主動去構建知識。因此這種教學模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自主能力的提升。新課標中明確提出了我們的教學要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逐漸建立起終身學習,合作探究模式的運用恰好滿足了新課標中的要求。那么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應該如何有效實施合作學習呢?下面將展開探究。
1.1 通過小組合作能夠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通過合作學習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地理成績。通過小組合作我們能夠調動起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學會獨立解決問題。教師在進行地理教學時,針對提出的某個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究,這時候不同的小組會出現不同的問題,然后教師進行統一的指導,課堂的模式也從被動轉變為了主動,這種主動學習的狀態能夠節省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2 合作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初中地理課堂中我們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能夠讓教師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通過合作學習學生的合作意識能夠被建立,同時合作的情趣和主動性都會得到提升,在合作模式下能夠更好地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力。
1.3 合作學習能夠優化地理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在講臺上講課,學生在課下聽課,缺乏必要的互動,課堂效率自然不高。通過合作學習模式,我們讓學生以互助的形式展開學習,這樣能夠獨立解決很多學生疑惑的問題,對于大家普遍無法解決的內容再讓教師進行指導,優化了課堂的模式,提高了學習效率。
2.1 加強小組探討,激發學習興趣。為了能夠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我們可以開展分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小組中更愿意展示自己,和同伴進行交流。通過彼此之間的交流和思想上的碰撞能夠開拓學生的眼界,更快地實現我們的教學目標,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一下子就能夠得到激發。
例如我們在學習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氣溫和氣溫分布》時,因為涉及的內容相對抽象,如果采取以往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自然會使學生產生厭倦,那么我們就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首先教師給學生羅列問題:為什么北方氣溫比南方低?為什么北極熊沒有生長在南極?然后以小組形式讓學生進行探討。通過探討教師再帶領大家一起分析氣溫現象。這種教學模式活躍了課堂的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很好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2.2 鼓勵學生自編練習,提高學習積極性。我們之所以開展合作學習主要還是希望能夠提升學習的興趣。教師需要扭轉自己的教學理念,轉化教學模式,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發揮。教師甚至可以把出題的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在進行預習時能夠自己出幾道題目,爭取把一堂課的重點都囊括在題目中,然后在課堂中通過小組的方式互相提問,選擇有價值的問題進行集體的講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八年級上冊《遼闊的疆域》時,有的學生會設置這樣的問題:哈爾濱在我國的哪個方向?學生進行回答后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補充,哈爾濱的氣溫較低,根據之前學習的氣溫分布不難判斷出哈爾濱的大概位置。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還很好地做到了新舊知識之間的銜接,促進學生學習的系統性。
2.3 采取競賽方式調動學生合作探究積極性。隨著新課改的深化,我們更加側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地理教學中也開始強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養成。因此我們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能夠理解知識。小組合作的形式如果只是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還不足以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的熱情,如果我們能夠加入競爭機制,這樣往往能夠通過比賽的方式喚起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激情。通過競賽的形式,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比賽中對于知識更加深入的理解,提升地理課堂的效率。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八年級上冊“關于多民族”知識時,我們可以給學生出示幾個問題,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探究,最后讓小組代表發言,因為是以比賽的形式開展的,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得到了激發,更有助于學生主動地去探究知識,喚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于表現出色的團隊可以給予適當的獎勵。
新課改背景下,合作學習模式受到了廣大教師的歡迎,它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合作交流能力的提升,有效地提升了地理課堂教學效率。關于合作教學模式在地理課堂中的運用還需要我們繼續的探索,通過合作提升地理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