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德培
(安徽省鳳陽縣工人子弟小學西華路校區 安徽 滁州 233100)
新課標明確提出,將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培養的重要目標之一。這也對我們的數學課堂提出了新的挑戰。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數學課堂,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技能的同時,合理利用心理學知識,調整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態,能大大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一名教師,要努力完善自己,讓自己上課能夠幽默、風趣,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素養,擴展自己的知識視野,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
心理學研究表明:群體的合作,更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促進各種能力的發展。在課堂上,老師要著力于在班級中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深度學習共同體文化,在真實的課堂生活中幫助學生養成學習和工作中獲得成功所必不可少的合作習慣。這樣的課堂生活中,有著民主、平等與自由的師生、生生關系和氛圍,小組成員互相尊重、機會均等、捆綁評價,讓每一個學生都樂于傾聽、善于表達,使情感和思維都充滿了豐富性、多樣化和靈動性。長久的共同體課堂文化熏染,讓學生的規則意識、合作意識、競爭意識、友善態度、樂觀精神、堅強意志、文明行為等得到了良好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表達能力和道德智慧與行為表現也會讓我們驚嘆。
同時,數學課堂中,老師總會對學生的發言進行評價,正面的評價語言中所蘊含的鼓勵、表揚、贊同、認可,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的掌握過程,更要善于學會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看待學生,評價學生,善于通過激勵性的評價語言,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誠懇的期待、真誠的關愛與人格的尊重,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輕松和快樂,啟發學生學習的信心,激發學生積極學習的需求和努力向上的學習動力,這樣的心理氛圍能促進學生心理和身體健康、和諧地成長,從而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教師要善于運用游戲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心理學表明,人在疲勞狀態下,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會大打折扣。一節40分鐘的數學課,學生在20分鐘后,極易感到疲勞。所以在課堂上,除了教師創設有趣的情境教學,教師積極的情感態度的投入,當學生感到疲勞時,教師適時在課堂中插入一兩分鐘的小游戲,既讓學生感興趣,又能舒緩學生的疲勞。
新課程標準中倡導,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只有在這種新型師生關系的環境中,學生才有可能放松心情。數學學科,由于它抽象、邏輯性強的特點,使它沒有語文的豐富,音樂的優美,許多學生學習起來覺得枯燥乏味,對數學學習不感興趣。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努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認真組織、引導學生,對學生有真心情感的流露,巧妙設計課堂中的每一個環節,寓教于樂。
教師要有調控課堂的能力。一節學生喜歡的數學課,關鍵在于教師課堂的調控。教師上課時,始終用飽滿的熱情,抑揚頓挫的語調與學生溝通,感染著學生,讓學生形成美好的心理體驗,就可以成功地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中來,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從而進行輕松愉快的學習,課堂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的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甚至失敗。如有的題目不會解答、考試成績不理想等等。為了防止學生陷入情緒的低谷,失去學習的目標與信心。我總要及時幫助學生分析其所面對的困難和挫折,想方設法克服它和戰勝它,使學生從消極的情緒中走出來,以積極的情緒投入到新的學習中。如有個學生,做難題很行,做計算等簡單題目反而愛出錯,每次考試成績總不理想,最后對數學有了畏難的情緒。我了解后,為他制定了做題目的詳細步驟,平時注意培養他的細心精神。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這位學生克服了畏難情緒,改掉了壞習慣,成績穩步提高,也更加熱愛數學了。還有些學生,平常成績很好,做作業不費吹灰之力。我就經常給他們出一些“拐彎題”,讓他們受些“打擊”,培養對挫折的承受力。經過這樣的訓練,這些學生在后面的學習中,能夠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心理承受能力大大加強。
競爭是人的一種意志體現,對人的活動起著積極調節作用。有組織的適當與適度的競爭可以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的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我首先鼓勵學生自己和自己比賽,爭取今年比去年好,今天的學習比昨天努力。并設計進步欄,表揚有進步的學生。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積極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有助于學生的核心素養的提高,更能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教學活動是在認知和情感兩條主線相互作用、相互制約下完成的。教師要時刻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將心理教育滲透入數學教學中,真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