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祥水
(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東山中心學校五里小學 安徽 含山 238000)
傳統的填鴨式教學限制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主動探索性和學習積極性,不利于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基于此,小學數學老師需要結合新課改的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要求,積極開展教學創新,在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是小學教學中的難點內容,很多學生認為數學知識比較難,所以偏科的情況比較嚴重,導致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低,學習不夠積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需要老師幫助學生了解到數學的趣味性所在,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對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保持熱情。所以在教學時,老師要對問題引入的緩解進行改進,不是直接向學生進行體位,而是通過設置情境問題等方式引入問題,讓學生對接下來所學的知識產生參與感。
比如在學習加減運算的知識時,老師引入了這樣的問題“同學們,現在小紅手里有8顆小星星,這節課之中,如果她還能回答對一個問題,那我再送給她兩個小星星,如果她打錯一個問題,那我要拿走2個星星,那么這節課之后她有可能有幾個星星呢?咱們今天一起來學習加減運算,來弄清楚這個問題好不好”。學生們對這種情景式問題都有著很高的參與度,尤其是當問題與自己身邊的人或事物有關時,更能調動學生的思考。
在課堂上,老師還要鼓勵學生去分析本次學習的知識與之前學習的知識之間存在哪些的聯系,調動學生的思考,這能夠幫助在學生腦海中建立起數學邏輯思維,弄清各部分數學知識之間存在的聯系,培養數學思維,進一步提高數學解題能力,熟練的掌握各部分知識的內容。比如圓與圓錐的知識存在關聯性,長方形和正方形與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存在關聯性,等等。
數學知識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抽象的,運用各種教學道具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用直觀的形式展示出來,幫助學生培養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數學教學中可應用的數學道具很多:其一是老師自己準備常用的教學工具,比如三角板、直尺、圖形模型等,教學時直接使用這些教學道具能夠保證良好的教學效率,也方便學生進行觀察。其二是讓學生自己利用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準備學習道具,學生動手制作道具的過程,也是和數學知識接觸的一個過程,比如在學習立體圖形的相關知識時,班級例有的同學用土豆、胡蘿卜等作出了長方體、正方體,有的學生用卡紙拼接了一個立體圖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知道了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有著明顯的關聯性,知道了立體圖形包含著多個不同的面,對稱的兩個面存在著相等的關系等很多關于立體圖形的知識。
還有就是老師一定要學會應用現代化的教學輔助手段,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學課件能夠重復使用,并且方便全班所有學生觀察和記錄。老師還可以在課件中設計一些小動畫,讓學生更直接的觀察相互聯系的兩部分知識之間的動態變化,比如在學習圓錐的相關知識時,老師通過轉換圓的圖形,得到了圓錐的圖形,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兩部分知識之間的關聯性。
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還要求老師充分利用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可視化”學習的一種思維模式之一,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簡化了對文字的理解,以一種圖示的形式對知識點進行記憶和提升,在此過程中進行思維的轉變。通過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數學知識之間的關聯性,將各個相關的知識點銜接起來。思維導圖能夠將零碎的知識整理出來,方便學生觀察和記憶,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效率。在每節課結束之后,學生可以在課下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知識點的鞏固與學習,加深知識點的印象,并為接下來的學習打好基礎。
舉例來說,小學階段學習了很多關于圖形的知識內容,包括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梯形、三角形,在數學考試中通常以計算面積公式、體積等形式出現,這涉及到很多的運算公式。但是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都還沒有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很容易記錯公式。借助思維導圖,學生可以隨時將知識點進行翻閱,一旦出現記憶不清的現象,就可以進行查閱,有效的彌補知識點的漏洞和不足。學生也能夠通過思維導圖分析自己在知識掌握方面的不足,更加客觀的了解自己的數學學習情況,針對性的進行提升。
一題多解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方式,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們學習的知識也不斷增加,再回頭看之前解答過的很多問題,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解答。比如計算班級內有多少學生:班級內一共有8豎行,每一個豎行有6名同學。學生們既可以用“6+6+6+6+6+6+6+6”來計算,也可以用“6*8”來計算。這兩種方式得到的結果都是正確的,學生們可以選擇自己最有把握的方式來答題,運用不同方式解題能夠幫助學生拓展思維寬度,提高數學思維能力。
綜上,培養數學思維能力是讓學生學好數學的重要策略,小學是培養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階段,數學老師需要充分做好教學創新工作,突出思維能力培養這一教學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