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祺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會城城郊小學 廣東 江門 529000)
在小學科學教育中實驗部分一直都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重要課題,開展對學生的實驗教學不僅看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還可以有效加強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深入理解,提高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因此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實驗指導,合理安排學生進行各種科學實驗,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實驗中,提高學生的科學實驗能力。
1.1 在科學課程中沒有形成良好的實驗教學觀念。在小學科學課程中進行對學生的實驗教學,就是要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各種實驗器材的利用,針對各種實驗過程進行有效的規化,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但是在目前的科學教學中依然有部分教師沒有形成良好的實驗教學觀念,不重視對學生的實驗指導,在課堂教學中只關心學生對各種知識的記憶情況,或者安排學生進行各種題目的練習,對于學生的具體實驗學習就不是非常的重要,這樣就影響了學生實驗教學的有效學習。
1.2 在學校教學中科學實驗的器材相對不足。在新課標理念下小學科學課程中開展對學生的實驗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利用各種器材進行對課程知識的學習和實踐,讓學生可以在實驗過程中更加深入的理解實驗知識,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校的實驗器材都相對不足,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和實驗需要,再加上其中很多器材都已經磨損,不能繼續使用,更是影響了科學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
2.1 明確科學實驗目標,加強對實驗教學的重視。在新課標理念下小學科學課程中中開展學生的實驗教學,就是利用實驗教學對學生進行個人素養的教育培養,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探究精神,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因此在小學科學課程中進行對實驗教學,需要明確科學實驗教學的目標,加強對學生的重視,尤其是在新課標的理念下,更是需要教師對傳統教學方式的進行有效改革,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實驗器材,利用有效的教學手段,組織學生進行科學實驗,或者引導學生進行對各種實驗知識的自主探究,從而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2 組織小組合作實驗,鼓勵學生相互溝通交流。在小學階段開展對學生的科學實驗教學,就可以利用科學知識進行對學生思維的教育培養,讓學生在學習和實驗科學知識同時形成良好的科學意識,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教師可以從小學生好奇心強的角度出發,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的實驗活動,鼓勵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相互溝通交流,對各種實驗知識進行分析討論,形成良好的實驗氛圍,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廣教版小學科學課程中關于“尋找生命”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在先利用問題引起學生的興趣,如:我們生活中經常會看到小兔子、小狗等,動物,也會注意到玫瑰花、松樹等植物,那么如何進行這些動植物進行生命的區分呢?這樣就可以引入課程教學內容,如何利用幾個種植花卉的花盆,讓學生分組進行觀察和交流,讓各個小組安排人員進行匯報和交流,并根據教師提出的記錄要求和物品保存方式進行實驗,形成學生對其中生命的分類,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對課程知識的學習效率。
2.3 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促使學生自己實驗探究。在小學科學課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促使學生進行對各種實驗知識的探究,加深學生對實驗現象的理解和印象,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構建自己的科學知識框架,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實驗能力。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廣教版小學科學課程中關于“凸透鏡”的課程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生活中的事物進行實驗,鼓勵學生利用凸透鏡進行顯微鏡的制作,從而激發學生的實驗積極性,讓學生自己進行動手操作。
綜上所述,新課標理念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要實現對傳統教學策略的改進,就需要教師轉變自己過去的實驗教學觀念,加強對學生實驗的引導和督促,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和空間,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實驗活動,提高學生的科學實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