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學芳
(遼寧省盤錦市大洼區新建學校 遼寧 盤錦 124200)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恰當、正確地借助計算機輔助教學,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獲取,有利于學生智力的開發,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
一般來說,動態的事物比靜止的事物更容易引起人的感知,吸引人去觀察。所以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一改平面、靜止、單色調的教學模式,變靜為動,讓學生眼見其形色,觀察事物的運動與變化,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如我在教一年級上冊“1~5的認識”時,將“野生動物園”圖制成電腦課件:湛藍的天空一輪紅日,飄來4朵白云,一位教師帶4個學生來到野生動物園游玩;一頭大象從左邊徐徐走來,右邊大樹旁有2頭犀牛在休息,3只羚羊、3只長頸鹿從不同方向進入視野;4只小鳥自由飛翔,草叢中5朵鮮花競相開放,然后畫面定格。這時,我讓學生觀察以上畫面,說出畫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個(或只)。在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說出人和物的數量的基礎上,派代表按由小到大的順序說出圖中的人或物,這樣學生通過數喜愛的各種動物抽象出1~5各數。生動形象的演示,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滿足了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學習數學的需求。
由于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所以恰當地運用多媒體,可以變抽象為具體,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的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問題,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圓的面積公式推導”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問題。運用傳統教具很難講清楚,并且花時較多。例如:在講解“圓的面積”一課時,我先讓學生把教材后面所附的圓形做成學具,按教材上的提示,將圓等分成若干份再剪開,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由于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分成的份數不可能很多。一方面是教學時間所限,另一方面是操作上有一定的難度,這時,采用多媒體將這個過程演示出來:先把圓沿一條直徑分成兩部分,用對比鮮明的兩種顏色表示兩個半圓,再把兩個半圓分別分成8個相等的小扇形,讓小扇形一個個從圓中飛出來,排成兩排,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再依次進行16等份、32等份、64等份的方法割拼,讓學生直觀地看出分成的份數越多,就越接近長方形。通過多次演變,將一個復雜的化圓為方、化曲為直的問題在有限的時間內通過直觀演示的方法簡單解決,從而得到了圓面積公式,并有機地向學生滲透極限思想。這樣既有效解決了教材中的重點,又突破了難點,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效率,使學生的思維導向由模糊變得清晰。
數學是一門枯燥但又十分嚴謹的學科。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形象思維優于抽象思維。多媒體教學模擬性強,能化抽象為形象,它把文字、圖像、聲音集于一體,將學生帶進形象生動、色彩繽紛的教學情境中。小學數學中行程問題的教學,由于受時空的限制,無法用實物或圖片進行直觀演示,學生對其中的“速度和”等概念難以理解。這是可以運用多媒體直觀地演示兩車相向運動的情境,讓學生較深刻地理解題目中數量間的關系,直觀地掌握“速度和”等概念。再演示兩車運動的幾種情況,讓學生對行程問題的幾種情況都有個深刻的印象。學生通過多感官地接受刺激,不但發展了思維能力,還能拓展了空間概念,加深了對事物發展的理解,大大減輕了學生的認識難度,變難為易,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幫助學生從形象思維順利地過渡到抽象思維,從而提高了學生對較難理解數學問題的探索興趣。
一堂課四十分鐘,如何在這短短的時間里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由于運用多媒體教學,省去了板書時間,縮短了反饋時間。特別是在練習鞏固中,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生提供大量的習題,練習容量大大增加。例如,可以設計一些形式多樣的題目,從多角度訓練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練習更充分。圖形不是語言,但比語言更直觀形象,包容的信息量更大。然而動畫又比圖形更形象生動,利用文字的閃現、圖形的縮放和移動、顏色的變換等手段,不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事實證明,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進行高密度的知識傳授,對信息進行優化處理,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做到數形結合、音形兼備,有助于學生對數學教學內容的掌握,使有意識的學習和無意識的學習結合起來,既提高了教學效率,又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具有它獨特的優勢,心理特點、又要注意服從于教學目標,學生學習實際等諸多因素。我會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刻苦鉆研,努力創新,合理的使用多媒體,充分發展學生“學”的主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