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珊珊
(福建省晉江市磁灶鎮磁灶中心小學 福建 晉江 362200)
樊登《讀懂孩子的心》里面有一篇《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讓我們更懂孩子的心》讓我朝思夕計,不斷反思。社會中似乎對內向的孩子多有偏見。入職五年來,有跟多家長會問我說,我的孩子太內向了,有沒有什么辦法讓我的孩子外向一點,活潑點。應該要報什么樣的培訓班才能讓他不內向?我也在想為什么這么多家長不希望孩子內向呢?是怕他們吃虧?還是受到傷害呢?
《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是美國當代重要的內向性格研究專家蘭妮博士所著,這本書讓我學習到,如果自己的孩子是內向的,我們應該如何發揮內向優點,而不是把他改變成外向的人。而且,非得讓一個內向的人變成一個看似活潑、外向的人,這種教育方法會帶來特別多的傷害和失誤。怎樣判斷孩子是否內向?書中提到要看孩子獲取、消耗、保存能量的方式。外向的人越玩越興奮,人越多越開心,俗稱“人來瘋”。內向的人在人多的環境下會覺得越來越累,他需要自己在一個安安靜靜的地方休息,才能逐漸補充上能量。
我的班級里也有這樣的孩子:不愛主動表達,課堂很少看他們舉手發言,總是安安靜靜坐著聽課。課間也是靜靜在坐在自己位置上做自己的事情,不會調皮搗蛋惹麻煩。這樣的孩子的性格似乎符合內向的判斷標準。內向的,安靜的孩子確實容易被忽視。但容易被忽視的內向孩子,更需要理解與關愛。
班級里有幾個孩子是父母常年在外面工作的,他們都成了留守兒童。小杰就是這樣的情況,他寄宿在托班阿姨家里。起初小杰成績平平,衛生習慣不好,同學、阿姨對他的意見都很大,還屢教不改。后來他干脆不寫作業,考試成績更是一落千丈。回到阿姨家經常躲床底不出來,拒絕寫作業洗澡。但是,一個有問題的孩子,問題絕不會是孩子自身產生。
幫助內向的孩子要確保家長與孩子的親密關系。盡管父母不在身邊,寄宿阿姨也是重要的“家長”。我慶幸那天放學耐心詢問寄宿阿姨小杰在家情況,阿姨說,小杰的父母不在身邊,爺爺經常嚇唬他說“你的爸媽不要你了,才會把你一個人丟在這里。”有次周五爺爺晚來接他回家,他非常恐慌的念“爺爺肯定是不要我了。”孩子是受到了多大的驚嚇才會如此沒有安全感。自此,我深深自責。
第二天我找來小杰,剛開始跟他聊作業,聊學習,他仍是不為所動,眼睛直勾勾的看著前面,不發一言。我繼續說到:“小杰,暑假的時候,你應該會去找你的爸爸媽媽吧。”他看了我一眼,點點頭。“你是不是希望爸爸媽媽暑假帶你出去玩?”這時小杰兩眼放光,充滿期待的眼神點點頭。“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阿姨把你送去你爸爸媽媽那里,他們卻聽說小杰在學校、在阿姨家如何不聽話,不寫作業,不講衛生,他們會有什么感受呢?”這次,小杰的眼圈紅了,小聲的說:“我不想讓他們知道。”“你一定很想你的爸媽爸,一定想成為他們的驕傲吧。”小杰忍不住的眼淚已經溢出了眼眶。我說:“老師知道你住在寄宿阿姨家里,你的父母為了工作不得已離開你,但他們不是不要你,他們時刻想念你,愛你。爺爺也是一樣。小杰是個好孩子,這種情況,你是不是要更懂事,更堅強。你想想,等你見到爸爸媽媽,你不用他們擔心生活習慣,你同時把學習學好,拿著‘進步獎’的獎狀的給他們看,他們一定會為你驕傲的。”說到這里,小杰早已泣不成聲了。我不知道哪一句話戳到他心里最柔軟的地方,但我知道這次的溝通起作用了。
果然,課堂上可以看到他在認真的聽課寫字,課后都在學校就把作業完成。雖然還是有很多要糾正的地方,但是我看到他在慢慢進步。后來寄宿阿姨也跟我反映說,回家后吃完飯洗澡看書睡覺。期末考試,語數雙優,進步飛躍。當然,這里并不是說成績是唯一標準,但真的讓我們感受到小杰在改變,小杰在努力。努力去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和潛能,當孩子的才能收到鼓勵,孩子就能充分發揮潛能。就像書中提到的“當內向的孩子慢慢找到了節奏感,發現自己就算比別人慢一點,也能夠把事做得很好時,他就有了自信。”
暑假,小杰的父母每天都在朋友圈打卡小杰練字閱讀,在照片中,他果然“驕傲的”在父母面前開心地笑。
我想,“愛”不是一個空泛的詞,有時間才能表達愛。我們有用更多的時間關注那些內向的孩子,給他們信任、穩定、信心,適應他們的慢節奏,給他們鼓勵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