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平
(貴州省織金縣后寨苗族鄉中學 貴州 織金 552100)
中學生這個年齡的特點是:愛說愛動,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在趣味中教學?筆者談談自己在工作中積累的幾點建議分享給大家。
教和學是一對矛盾,作為矛盾雙方的代表教師和學生如何和諧融洽師生關系,對完成教學目的至關緊要。 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他們便對這位 老師的課感興趣并分外重視,肯下大氣力,花大功夫學這門課,因而成績卓著。這種現象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 “愛屋及烏”吧!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一位老師,由于逆反心理,他們也就不愿學或不學這位老師的課。 這種現象也是大家司空見慣的。
所以,教師要深入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情緒的變化,時時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讓你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位 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近的親密朋友。當然,這并非說他們的缺點不可批評,可以聽之任之。而是批評 和表揚是出于同一個目的的愛護他們。因而批評的方式比批評本身更重要。要讓他們不傷自尊心,人格不受侮 辱。從內心讓他們感到教師的批評是誠摯的愛,由衷的愛護和幫助。這樣,也只有這樣師生才能關系和諧,感情融洽,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
英語是一個持續學習的學科,各個環節相互關聯又相互輔助,如何才能學好英語呢?有關老師給出了一些解決的方案。單詞:首先要攻克的難關,包括音標、解釋、拼寫等。解決方案:①早期靠大聲朗讀拼寫,通過聽覺來記憶,記憶沒有訣竅,只有重復重復再重復,不管用什么方法,記住就行;②等詞匯量有一定積累時,靠海量閱讀(記住是海量),什么都讀。聽:聽是一種感覺,是一種意識,是建立在詞匯量基礎上的能力。解決方案:重復聽,什么都聽,建議從聽英語歌曲開始。關于“說”的解決方案:最難掌握的技巧,沒有捷徑,只能靠反復說。關于“讀”的解決方案:早期跟著磁帶大聲朗讀就行了,盡量去模仿語音、語調,口語也可以得到加強。朗讀,模仿是關鍵,一定要大聲,這個很重要,對于口語和聽力都靠這個提高。注意音標,找出規律,可以幫助記憶單詞。基礎很關鍵。在剛開始英語教學時,應當抓好學生的語音關、書寫關。①過語音關。教學生國際音標的讀音、元音字母和字母組合的讀音規則,讓學生朗讀單詞。反復認真的模仿及大聲朗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音和語調。對學生進行看、聽訓練的同時也要求學生反復模仿,養成良好的語音習慣。對于長詞、長句的語音訓練,要分音節和語段訓練。大聲朗讀對學生語感的形成,幫助會很大。②重視書寫要從剛開始就要抓好學生的書寫,對學生的作業應該嚴格要求,不能聽之任之。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作業要當面訂正、指導。
平淡無奇、呆板乏味,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會壓抑和窒息學生的學習興趣。當語言被當作知識來傳授時,教師手持課本,站在講臺,板著面孔講解知識。學生則靜坐聽講、跟讀和答問。課堂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難以進入語言學習之“門”。反之,愉快的課堂氣氛,輕松的學習心態,有趣的語言環境和積極的自我參與意識,能促進學生去獲取最大限度的語言信息量。在英語課堂教學改革中,我們很重視創造輕松、愉快、和諧的氣氛,創設最佳的學習狀態,使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得到發揮。設置語言學習情境。英語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一定的語言情境中不斷訓練而學會的,不是教師一教就能學到手的。學習環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教師的教學計劃不僅要考慮教學目標的分析,還要考慮有利于學生建構意義的情境的創設問題,并把情境創設看作教學設計的最重要內容之一。
要讓課堂“活”起來,“動”起來。什么叫“動”?那就是讓學生動眼、動耳、動口、動手、動腦。通過“動”,使學生在精神、心理和身體活動諸方面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去,從而激發興趣、培養創新能力。首先要創設情境。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生動具體的情境引入課題,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學習興趣,同時形象化的教學也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
總之,教育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探索與創造。英語的課堂教學只有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很好地統一,教師不斷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導學生發現、探究、解決問題,才能培養學生的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逐步培養其求異創造能力。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時,既要考慮活動的趣味性,又不能忽視教學內容的高密度、條理性及層次性。我們不僅要教好教學內容,還應結合教學內容開發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讓學生在健康中成長,在快樂中學習,這才是活動教學法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