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強
(寧夏海原縣三河鎮中心小學 寧夏 中衛 755220)
從當前來看,很多小學教育已經認識到了繪本在低年級小學生語文閱讀中的重要作用,開始紛紛嘗試將其運用到語文閱讀教學當中,從而去有效的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早期閱讀能力、激發閱讀興趣,而實際上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如何而將繪本真正的轉化成課堂語文閱讀教學資源才是最大的難題。同時不可否認的是教師在應用繪本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仍舊存在一些誤區,例如簡單的將繪本作為圖畫書使用、沒有對繪本的思想和價值進行深度的挖掘、過分關注閱讀方法指導等,這些都導致了繪本成為了一本和教材一樣枯燥的閱讀教科書,使得引入繪本閱讀的價值喪失掉了。
筆者通過調研發現,當前很大一部分小學生喜歡故事類型的繪本讀物,而這里面所說的故事類型的繪本內容則包括了神話傳說、童話故事及人物傳記等。當前低年級小學生繪本閱讀的時間是不足的,一方面說明了小學生對繪本閱讀認識不足,另外一方面也說明了家長和教師對繪本閱讀重視不夠。學生閱讀繪本的時候采取的是專門挑選有趣的地方進行閱讀,這就說明了當前低年級小學生并未形成良好的繪本閱讀習慣。繪本閱讀對低年級小學生有著非常強的吸引力,而圖文并茂的繪本材料能夠為學生帶來不同的體驗,使得學生閱讀興趣得以有效的提高。這些都說明了繪本雖然能夠大大的促進語文閱讀教學,但是當前應用的并不理想。
2.1 教師的繪本閱讀策略存在不足。新課程標準對圖文并茂的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要求,而實際上很多教師并未真正的對繪本相關的內容有充分的認識,限于其專業、學歷等,教師在實施教學的時候是沒有辦法將繪本作為語文閱讀教學重點的,而學校也沒有為教師繪本閱讀技能的提高實施針對性的培養,這對于學生繪本閱讀支持氛圍的營造是非常不利的。很多教師采取繪本閱讀策略多是泛讀的形式,很多一線教師依據自身對繪本深入理解,而在課上去向學生講授繪本內容,以自己的理解去代替學生對繪本的體驗,該過程則忽視掉了學生對繪本閱讀的自主性,也使得兒童閱讀興趣大大喪失掉了。
2.2 將繪本變成了思想教育教材。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繪本能夠在其成長中帶來獨特感悟,繪本就窗外多姿多彩的世界,能夠使得學生在打開窗戶的時候獲得更多的心靈成長。很多一線教師選取的繪本閱讀材料都是從教育角度出發而非學生喜歡角度,小學語文教材本身就有著很強的教育性,而一線教師教師在語文閱讀課上引入的繪本閱讀則使得繪本教育走上了品德教育的道路。例如筆者所看到的很多繪本教學公開課差不多都是以愛為主題的,所體現的內容是非常少和狹窄的,實際上教師應該認識到愛這一主題的繪本教育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2.3 繪本變成了另外一本教材。有很大一部分教師卻并未真正的領悟到教材和繪本資料之間的區別,在授課的時候過分的強調繪本當中蘊含的知識點,教學實施中細致性的引導學生去進行繪本的分析、字詞的學習,而將繪本當中本身具有的藝術性和趣味性忽略掉了,一部分教師喜歡在繪本閱讀教學當中進行統一性的朗讀教學和識字教學,而這類教學一旦開展就會導致繪本本身的趣味性被大大的降低,長久下去學生自然就沒有辦法對繪本產生閱讀下去的興趣。
3.1 采取師生共讀方式的繪本閱讀策略。師生共讀是指教師采用適當的方法引導學生一起閱讀同一繪本。小學低段的學生最喜歡把教師當做是模仿的對象,如果學生知道自己閱讀的繪本與教師閱讀的是同一繪本的時候,學生就會產生進取的心理,他們會懷著興奮的心情閱讀繪本故事。 師生共讀最常采用的方式是遞進式設障立疑。在共讀過程中,老師主要以提問方式給學生設置障礙,學生越過一個又一個的障礙后,體驗到對于繪本閱讀的迷戀和渴求。例如,指導閱讀《要是你給老鼠吃餅干》時,筆者首先讓學生仔細觀看封面上的老鼠和餅干,猜想老鼠吃了餅干后,它會做什么?隨著故事情節的推進,老鼠吃了餅干后,然后又要了牛奶、手巾、鏡子等一系列東西,然后故事又重頭開始,老鼠又要求吃一塊餅干,不斷重復,無限循環。
3.2 繪本閱讀應該回歸兒童。針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在實施繪本閱讀教學的時候,需要從學生需求出發,將其作為閱讀的出發點,將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在一起,站在學生的思維角度去開展繪本閱讀教學。低年級的小學生本身較為活潑,對游戲、色彩艷麗的畫面都比較感興趣,而繪本則是完全符合低年級小學生口味的,教師在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繪本閱讀則是使得學生自我內化的而過程,所以作為教師則應該注重培養學生閱讀體驗,使得閱讀向著兒童化的方向發展,低年級的小學生認知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教師應該是指導者而引導學生進入到繪本閱讀中,比如教師在開展《大衛,不可以》繪本閱讀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先自主閱讀,這樣就能夠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先去感悟繪本。然后,再讓學生們合上繪本談談感受和發現。當學生們回答完成之后教師在給予必要的點撥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