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 培
(遼寧省盤錦市大洼區平安學校 遼寧 盤錦 124000)
剛從事英語教學工作的時候,總覺得英語教學似乎只是對書本知識的傳授,由于教學觀念的束縛,學生很難張口說英語,老師的口語表達學生很難聽進去。這樣很難取得好的教學效果。但是仔細琢磨也能找出一些門路來。
學語言離不開環境。但是,我們的學生在學校接觸真實英語的機會非常有限,他們語言學習的主要環境就是課堂。所以,我們絕不能吝嗇口語訓練的時間,不能因為怕教學任務完不成而隨意砍掉教材中提供的許多豐富的口語練習,而要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語言實踐,充分利用教材的優勢,組織并設計好各種口語活動,創設一個近似自然的語言環境,用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小對話(如起居、節假日、生日聚會、拜訪、打電話、看病、購物、游泳、體育活動等)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樂趣中學習,在娛樂中獲益。學生想在課堂上有好的表現,課前勢必去積極準備。這樣,把生活引入課堂,再把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延伸到生活中,學生就會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英語,鍛煉英語,突破口語屏障。
說到模仿,我們一般想到的是發音。確實,純正的發音會給人們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別人也會對你的英語水平刮目相看。所以,要不惜一切代價刻苦模仿,掌握好每一個音素,千萬不要認為發音好不好無所謂——這個關攻不下,就會導致學習中的殘缺。要突破語音關,就要先明白單個音素的發音方法,在此基礎上把握連讀、弱讀等在口語表達時的語音現象,進而練習語調和節奏。練習時最好模仿原聲錄音,有條件的還應錄下自己的發音,與原聲進行對比——這樣容易發現自己的不足。糾正發音是一個枯燥的過程,唯有耐心、細心和恒心,才會有進步。
俗話說:“一份耕耘一份收獲。”語言學習是一個緩慢、長期的過程,我們每天要面臨無數次的失敗,要學會承受心理和生理壓力。比如:記一個單詞,背了十幾遍都沒有記住,最后花了好大的勁終于勉強記住了,可沒隔幾天又消失得無影無蹤。一次次地重復這樣的失敗,的確帶給學生很多的失望甚至是絕望。可以說,沒有一個人認為記單詞是一件幸福愉快的事。此時此刻,學生最需要的不是教師的專業知識或者一道題的標準答案,而是點亮他們心中的希望,用精神去感染他們,用希望去激勵他們堅持下去,幫助他們明確目標,幫助他們樹立自尊、自信,從而以一定的心理優勢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英語新課標對教學內容的要求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為使教學有針對性、有實用性、有延續性,教師在教學書本內容的同時,還應補充很多課外知識,如:中西方地理、歷史相關知識、中西方文化背景差異、西方人際交往言語習慣和行為習慣等,擴大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積極性。當然,課堂教學環節必須重點關注。
4.1 教音標。可以采用先“面”后“點”的教學原則。面,即花幾個課時集中識記26個字母,穿插一些日常英語用語和簡短易學的英語歌曲,內容基本上跟教材相符;點,即用兩三周的時間進行字母、音素和音標的具體教學,重點可放在了解字母、音素、音標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明確各自在拼讀單詞中的作用,完成48個音素、音標及其相應字母、字母組合的教學,使學生初步過發音、拼讀開口關;同時,結合教材所編的教學任務及教材生詞表上的單詞練習拼讀,掌握用音、形、義相結合的正確方法識記單詞,進一步形成獨立拼讀的能力,使學生的英語學習進入積極主動的狀態。
4.2 教詞匯。只依靠講解和機械操練掌握詞匯的方法是不行的。現實教育中中學、小學英語教學脫節,初中英語詞匯量大,教學任務重,我們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能力。所以教學中應有以下幾個環節:
一是教師示范:教師講解要點,示范到位,發音清晰;學生認真聽,專心看,積極模仿。
二是情景創設:人類思維活動是借助詞匯進行的,所以人類思想的交流離不開英語單詞。學單詞,就得創設特定的遣詞造句的語境,賦予單詞語言的意義,達到學生學單詞由“音”至“形”至“義”的目的。這樣學生便于理解,印象也深刻。
三是知識遷移:我們應提倡“融會貫通”或 “舉一反三”,講到“agree to”就要想到“agree with”,連串起相關知識的運用,就能全面把握詞匯的用法。
四是趣味培養:著名教育家埃克斯利說過:“教英語的最好方法就是能引起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那種方法。”其實我們也可以采用兒歌、猜謎語、簡筆畫等形式培養起學生學英語的興趣。
五是詞匯運用:學習單詞的目的是為了運用詞匯,在言語和書面表達中熟練運用有關詞匯。教師可多練習句型轉換來讓學生在運用中掌握單詞與句型。
初中英語的學習是一個學生在學習生涯中基礎的一環,如果不能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那么對其后期的學習都是有著重要的影響的,更是會影響學生的整體成績。而語言的學習不僅僅是課本上的知識,不是聽從教師的指揮去機械地背誦和記憶,是要形成自己的思維和邏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帶來的不僅僅是課本上的東西,是一種交流、一種文化、一種信息,是對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關鍵,因此要重視初中英語的學習,針對目前的傳統落后的教學方法進行妥善的改革。然后,在依靠教師改革教學方法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師始終起著引導作用,改革的方法是否有效,還是取決于學生是否能將英語作為一門語言來掌握并且能運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