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偉
(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大冊村學校 河北 保定 071000)
中小學階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啟蒙智力與能力、培養優良品德和良好生活習慣的最佳學習階段。中小學教師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所占的比重以及產生的影響是非比尋常的,在這一時期教育影響至關重要。中小學學生模仿性很強,他們往往把教師當作學習的楷模,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重要而持久的影響。這就必然使教師的道德具有特定的社會價值,即對學生人格成長的啟蒙意義。所以說中小學教師師德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這一系統工程的重中之重。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不只體現在思想教育和諄諄的道德教化上,還通過教師為人師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中小學教師應認識到師德建設的重要性,以高尚的師德引導學生選擇正確的人生之路。
師德兼具教師作為普通人所具有的品德,以及教師作為特定職業所具有的品德。教師首先是一名社會公民,理應具有與其他公民相同的公民品質,對發生在社會生活中的道德事件進行理性評判,并實行作為公民的道德作為。然而,教師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其特殊的身份是在社會中被不斷建構出來的,是在學校這個特殊的場域內逐漸生成的,是在與學生對象性的交往過程中不斷成長起來的。在學校教育的過程中,在學生就學求教的過程中,教師理應具有超越一般公民的特殊的道德品質,逐漸建構起“為人師表”的道德情操、敢于擔當的道德形象、立德樹人的道德作為。
師德兼具教師作為公民的政治素養,以及作為教師的業務素養。當前,我國中小學教師所具有的師德,理應與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保持一致,積極致力于對中小學生實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著力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同時,在教師所應具備的各種素養中,高尚的師德一定是教師首先要具備的,這是教師建構起自身身份所必需的基本要素。其他職業身份不一定明確要求道德素養,但教師以其培育人的特殊身份理應具備高尚的德性品質,正是因為師德是教師的一項基礎性的業務素養。
師德兼具德育內容的對象化,以及德育手段的身教化。教師不僅要對學生實行教化引領,而且也在教育過程中實現了自身綜合素養的提升。這樣的雙重身份,使得教師在建構自身師德的過程中首先要接受、理解德育內容,轉化為提升自身教師品質的基礎要素,生成為自身的德育行動。然后面向學生,形成引導學生成長的教育手段,增強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對于教師來說,這種既是教育者同時是受教育者的雙重身份,使得教師的師德必然具有育己與育人相融合的特征。
2.1 提高準入資格,加強崗前培訓。提高準入資格是加強中小學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首要環節,具體說來可以從以下兩方面把握:一是進行上崗資格考試。在中小學錄用新教師的過程中應該進行上崗資格考試,從人才錄用上把好教師隊伍的“入口關”。進行上崗資格考試和教師資格認證是解決目前中小學教師師德、師風水平不高、起點低的一項可行措施,也是保障中小學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舉措。二是崗前培訓。崗前培訓是中小學教師走上講臺的第一課,是他們走上中小學教學崗位前必須接受的教育科學知識、教學技能、教師職業道德以及學校規章制度方面的較為基本的、系統化的培訓,也是中小學教師由原有的角色向教育者這一新角色轉化的橋梁,對中小學教師完成角色轉變起著催化和指導作用。
2.2 消除教師職業倦怠。改變中小學教師的職業倦怠心理,就必須改革當前對中小學教師單純以升學率為主的考核評價體系,逐步建立以中小學教師發展性評價為主的考核評價體系,減輕中小學教師工作和心理上的壓力,創設適合中小學教師自主發展的制度和機制。根據當前教師職業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要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進一步完善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措施,在優化教師結構、激發教師敬業精神的同時,需要考慮教師職業的穩定性、教師專業和身心健康發展的個體需求,使教師具有穩定的從業心理、健康良好的發展心態。唯有如此,才能使中小學教師以身作則、自覺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
2.3 增強教師自我認知。中小學教師要深刻認識到教師職業是神圣而光榮的,深化對教師職業的認同感。要牢固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思想。全面關心學生成長,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認真鉆研專業知識,苦練教學的基本功,不斷增強教書育人的能力。要及時了解學科發展、研究方面的新知識,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不斷優化知識結構,拓展知識面,做到博學業精。
2.4 創新師德學習形式。師德學習要跟上時代的步伐。第一,要不斷更新師德學習材料,刪除不符合新時期師德建設的材料,替換上具有時代特色、有影響力和感染力的內容。同時樹立品德高尚的中小學教師師德典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通過學習他們的先進事跡來提高中小學教師的師德。第二,要拓寬師德學習活動的范圍,而不是搞形式簡單的說教和內容空泛的活動。通過開展一系列圍繞提高中小學教師師德的活動,提高中小學教師師德建設標準。第三,組織中小學教師進行職業道德全員培訓學習。通過培訓學習,引導教師確立師德信念,端正中小學教師的人生觀、價值,增強中小學教師愛教樂教、敬業愛生、教書育人的責任感、使命感和職業榮譽感。
師德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為廣大中小學教師樹立良好的師德師風,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是每個國家每個民族共同的追求。中小學教師要注意當代少年兒童的身心特點,尊重學生、熱愛學生,刻苦鉆研教學業務,不僅傳授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用高尚的人格去影響和熏陶學生,以適應我國教育發展的需要,真正完成教書育人的目標,無愧于“人類靈魂工程師”這一崇高而神圣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