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敏
(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第二中心小學 福建 泉州 362000)
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寫作融合的教學模式:“R(Research)-T(teach)-W(write)”寫作模式.根據語言習得規律分為課前研學、熱身活動、語言體驗、語言內化、語言輸出和評價指導六個階段。每個階段有各自的教學活動和相應的教學目標。在這六個階段中,老師通過信息技術創設語境和設計充滿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體驗語言、內化語言、輸出語言、修正學習成果。學生則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合作、反思等方式完成寫作任務,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本模式的具體操作程序如下:
寫作前,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及教材中各教學話題的特點和要求,確定學生感興趣、熟悉且貼近生活實際的寫作話題。教師會根據這階段的教學文本資源指定寫作話題。課后在一起作業網站上布置寫作話題的相關繪本,讓學生初步有關話題的閱讀基礎。同時,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收集寫作話題相關的好詞好句。鼓勵學生動筆寫相關話題的小短文。寫完的同學可以上口語100進行作文糾錯,形成一篇佳作。
課堂前我們四人為一組,就自己寫的短文進行英文播報English broadcast或資料分享Enjoying English。課前教師通過游戲、詞匯云圖、競賽等方式引出寫作主題并復習話題相關語言知識,以此激發學生寫作熱情,增強寫作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3.1 構建寫作線路圖。教師提供寫作話題的繪本,通過ppt 錄音 多媒體白板技術讓學生初步感知話題文本,達到“以聽促說”,師生就寫作主題進行交流。鼓勵學生讀一讀,說一說,通過微信或微課的形式,師生一起圍繞寫作主題構建寫作的線路圖,引導學生思考可以從哪幾個方面用哪些語言開展寫作,為正式寫作提供語言儲備。
3.2 提供寫作模板。學生只有通過閱讀才能接觸大量的地道的語言,才會有語言輸出。因此,我們把閱讀與寫作緊密結合。教師根據寫作話題,預先給學生準備一篇與寫作話題相似的文章供學生參考閱讀,為學生進行仿寫打下基礎。
運用信息技術創設真實語境中。引導學生注意語言結構,老師設置一些簡單的語言任務,引導學生關注語言結構,在這活動中我們充分運用信息技術設計了一些充滿挑戰的游戲flash,或讓學生設計相關思維導圖,為進一步的語言內化做準備。
5.1 小組合作寫作。課前教師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合作學習型小組,在寫作教學過程中以個人、小組交替活動的形式來完成寫作任務。以合作小組的形式完成任務是一種具有實效性的教學策略。它能夠促進學生的相互交流,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是一種展現學生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
5.2 學生獨立寫作。為了讓不同層次學生在寫作方面有不同層次的提升,我們讓學生進行多層次的獨立寫作。老師要求一般的同學在小組合作寫好的文章作適當調整,形成自己新的文章。
評價是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寫作有效整合的教學模式中很重要的一環,是對學生寫作指導的繼續和深化,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采用分享學習、發現問題和修正重寫三步法對學生的文章進行評價指導。
分享學習:教師在巡視同學們的寫作過程和小組展示的過程中用微信的導圖功能這樣做能給學生正面的參考,正確的語言輸入,引導學生改正錯誤,使錯誤不容易固化。
發現問題:教師用白板技術展示學生寫作中存在的普遍錯誤,及時的糾正大家修改。這種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有助于學生及時糾正錯誤,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修正重寫:學生看完優秀寫作成果展示后,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自我評價和修正。這種方式能使學生更了解自己的寫作現狀,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更加主動地投入到寫作的教學活動當中。
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寫作的有效教學模式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綜合運用語言能力提高的英語寫作教學模式。這一寫作模式的實施,能有效地使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不斷突破自己的極限,挖掘自己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習自信心,增強學習動力,不斷地增強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