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艷
(四川省蓬安縣龍蠶中心小學校 四川 蓬安 637800)
小學數學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學生認識數學、喜歡數學、學習數學以及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提升核心素養起著巨大的作用,所以教師一定要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性,讓他們主動思考和自主探究,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和核心素養的提高。
數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來源于生活,也將運用在生活中,所以教師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加入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數學問題,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課堂學習上來。
例如,我在講授四年級上冊《大數的認識》的時候,我在上課之初,先問了大家一個問題:“你們知道中國有多少人口么?”學生們紛紛回到:“14億。”“那你們知道14億在數學上該怎么表示么?”我接著問大家,這次大家不說話了,似乎也不是很明白。看著大家疑惑的眼神,我開始為大家講授大數的相關知識。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變化,信息化教學方式也慢慢成熟,逐漸成為了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它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例題,清晰的圖片以及播放音頻、視頻、動畫等,還可以將一些概念化為一些具體的事物,讓學生可以清晰的理解和認知這些概念所代表的意義,并且它還能模擬出很多圖形的變化,加強學生對于這些圖形的理解,促進他們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轉換。
例如,在學習四年級上冊《公頃和平方千米》的時候,為了能讓學生對于這兩個概念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我利用多媒體制作了一個短片,只見視頻上先是出現了一個寬闊的廣場,接著開始不停地有人進入到廣場中,直到這個廣場站滿了人,再也擠不上去為止,我指著這個站滿人的操場告訴大家,這就是一公頃的大小……另外,多媒體還可以將一些圖形變化模擬出來,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例如,在學習四年級下冊《圖形的運動》的時候,我利用多媒體制作了一個“點”,接著這個點開始規則的運動,慢慢形成了線、面、之后變換成各個圖形,之后我又利用多媒體的手段將這些圖形“平移”“折疊”“逆向拆分”,以此來幫助學生來理解這些圖形的構成以及特點,加深他們對于這些圖形的理解。
合作學習法是比較先進的教學方法,它提倡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特質將學生分為幾個不同的小組,讓學生就某個知識點進行討論和研究,在學生研究和交流中逐步得到正確答案的一種方法。這種學習方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性,讓優秀的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讓其他學生看到差距,取長補短,迎頭趕上,而且還可以促進他們之間的交流,喚醒他們相互競爭、相互合作的意識,促進他們團隊意識的形成。
例如,在教授《圓柱與圓錐》的時候,我在上課伊始,先帶領著學生復習了各種圖形的面積公式,接著就讓學生分組討論,并推導出圓柱的側面積與底面積的計算公式。學生們聽到我的話,紛紛開始討論起來,期間還不停的演算和爭執,直到得到了正確的答案,我對大家的推導過程進行了肯定,并稍加指導,接著對他們在小組合作中的表現進行了表揚,之后便開始了后續的教學。
小學生由于年齡的關系,他們很喜歡游戲,并且喜歡在游戲中找到快樂。所以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不妨加入一些游戲的元素,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參與性。
比如,小學教材中會有很多的基礎計算,這些計算是以后學習的基礎,對于數學學習極其重要,但是因為這些計算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所以很多學生在練習了一段時間之后就開始懈怠,慢慢放棄了,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簡單的游戲,以此來增加他們的興趣,讓他們主動地加入練習中來。比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巨大輪盤,輪盤上排列著很多的數字,數字對應著很多的題目,學生們依次轉動輪盤,轉到哪個數字就計算相對應的題目,到最后看誰答的最多,誰的“運氣”更好,教師還要對表現好的學生進行表揚,讓其他學生向他學習。
另外,教師還要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導,比如對于學習成績較好,對數學感興趣的學生,教師應該多教授學生學習方法,幫助他們進行對外擴展,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而對于那些一般的學生來說,教師則要多多鼓勵,采取多樣的方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可以迎頭趕上。
總而言之,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學生興趣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促使他們進行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進而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和核心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