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賽姍
(貴州省六盤水市盤州市第二小學 貴州 盤州 553537)
小學高年級階段的數學教學一直都是小學教學的主要環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其重要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在后續的數學學習中做好知識儲備,并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要達到這一目的,教師不僅要在思想上真正的轉變,同時還應該不斷的創新自己的數學教學方法,讓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更加具有科學性,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新能力,為學生后續的數學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1.1 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隨著小學階段新課程標準的出臺, 我們的教師雖然也開始了教學反思和教學方法的反思, 但是效果卻還是不明顯。因此,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的過程中, 教師要把以前的那些不好的教學方法拋棄掉, 要充分的運用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去組織和開展我們的教學, 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實際學情, 要不斷的改進和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要讓學生充分的發揮自主學習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和創新能力。
(1)注重設計趣味性問題,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數學學科具有很強的應用性,但是課程內容也相對比較枯燥和乏味,很容易造成學生學習興趣的丟失,所以教師需要調整教學策略, 要從學生角度開展教學, 將學生的興趣點有效融入其教學設計中吸引學生注意力, 促使學生的積極參與 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 才能讓學生變得更樂于學習并從中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例如,在講授《長方體與正方體體積計算》這部分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在進行做課堂講解的過程中就可以拿出一個大土豆,然后讓學生通過討論去想一想:“怎樣我們才能求出這個土豆的體積?”學生經過討論、分析、思考,就會發現土豆的外形十分的不規則不能直接求出它的體積,于是有的學生學就會說:“可以把土豆先煮熟,然后捏成一個標準的長方體或者正方體,然后再進行相應的計算。”有的學生說:“可以在土豆中切出一個正方體或長方體并測出重量,然后根據大土豆和切出小土豆之間的關系,求出大土豆的體積。”還有的說:“把土豆放在正方形或者長方形的水槽中,水面上升的體積就是土豆的體積。”通過這樣的引導,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數學思維,同時還擴寬了學生的解題思路,進而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2)注重設計實際性問題, 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眾所周知,數學與生活實際是密切相關的,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和利用生活實際中的數學問題,通過有效的教學設計為我們的數學課堂增加色彩,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提升學生的數學實際應用能力, 真正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例如,例如在講授《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這部分內容之后,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請用一根12米長的繩子,在空地上圍出一塊面積最大的活動區域,看看能圍起多大的面積?”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然后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形式去完成多種圍法及算法。這樣就把數學與實際活動有效的結合,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同時對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1.2 注重教學步驟的創新。
(1)注重講練結合。我們以前的小學數學教學經常沒有給學生留夠思考的時間,往往不考慮學生的學情,而是機械的灌輸知識。所以,我們需要在講授數學知識點的時候, 要給學生留下時間去思考, 自己先嘗試去完成, 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就會主動的去思考, 這時教師再進行必要的講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對我們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重知識梳理。對知識的梳理不但鞏固了學生課堂所學的知識點, 而且也可以讓學生查漏補缺, 避免自己忘記以前學過的知識。所以, 在我們開展新的教學知識點授課的同時,也要在適當的時候對前面的知識點做梳理,并不斷的加強練習。
(3)注重激發思維。在解題中注重尋找多種解答方法,通常一個題目往往可以有多種解法, 尤其對小學數學來說,如果老師平時重視多種解法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就一定能激發我們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首先要考慮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如何提高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數學學習的特點,積極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并選取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 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行數學教學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要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和概念, 促進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的發揮,從而有效推動小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