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迎春
(吉林省洮南市第四小學 吉林 洮南 137100)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課堂生命力是教育教學質量的源泉。《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與生活背景相關聯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觀察、猜測、探究、交流數學知識,獲得數學能力的發展。”作為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小學教師,面對的是小學生,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應想方設法吸引學生注意力,創設出豐富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究與交流的學習中,讓數學“活”起來,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創建真正的高效課堂。
人們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具有求知欲強、好奇心強等心理特點。在教學時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制造懸念。
如在教學《3的倍數的特征》一節,我是這樣制造懸念的:“同學們,平時都是老師考你們,今天你們想不想考考老師啊?”此時的孩子們情緒高漲,異口同聲地說想,接著我說“你們任意說一個數,我會立刻告訴你們這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信嗎?”學生半信半疑,爭先恐后地考我,有的學生甚至會出數位很多的數來考老師,可這怎么會難倒我?我趁熱打鐵接著質疑:“想知道老師是怎么快速找到答案的嗎?”這樣學生就會帶著這個懸念進入對新知的探求中。
小學數學教材中設計了很多讓學生動手操作的內容,特別是圖形與幾何模型,需要學生動手剪、拼等。有效的動手操作情境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平臺,使學生深刻理解知識推導過程,內化數學知識。
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一節時,教師創設操作情境:你能用我們學過的知識想出最合理的辦法自己去解決如何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問題嗎?于是,學生拿出平行四邊形卡片,進行思考,分小組進行交流、討論。并拿出剪刀,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認真進行操作。學生通過觀察實踐、研究學習、合作交流想出“平移法”、“割補法”等,最后得出結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從不同程度來激活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也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創新精神,培養合作與探究意識,實現知識的探索獲取過程。使學生在研究探索的情境中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學會解決數學問題的一種最基本的數學思想——轉化,變“學會”為“會學”,教者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漁”。
我們都知道,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往往是學生熟悉的、關注的、感興趣的。因此,以生活中的事情、事件為資源來創設情境,這樣的情境能夠充分吸引學生的關注、激發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來源于生活實際,而這些生動活潑的內容一旦被列入教材,就成了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師能創造性地對教學內容進行還原和再創造,將數學知識融合于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畫面”,就可幫助學生學好數學。
如在教《異分母分數大小比較》一節,教師可利用課件設計一個生活情境“悟空分桃”的故事:唐僧師徒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他們又累又餓,決定休息一會,尋找食物的重擔又交給了八戒和悟空。他們倆好不容易尋來一張大餅,八戒和師哥商量:“反正一人一份,不如咱們倆先吃了吧。”悟空同意了,可怎么分呢?只見孫悟空先把這張餅平均分成兩份,拿一份說給師傅留著,然后把剩下的平均分成兩份,拿一份自己吃了,最后把剩下那份又平均分成兩份,給沙僧留一份,給八戒吃一份,八戒一邊吃一邊心里納悶,同是一份,為什么師傅和猴哥的大,我和沙師弟的小呢?”同學們,你們能幫八戒解開這個謎團嗎?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將一節課的知識學會了,而且將會對未來的數學學習產生巨大的興趣。
學生比較愛聽故事,將數學知識溶入趣味性的故事之中,最能引起學生的注意。采用這種方式,學生的情感最投入,積極性也容易被調動起來。
如在教《雞兔同籠》一節,在探究到古人的方法——抬腿法時,用“總腳數÷2-頭數=兔數”,方法簡單,可不容易理解,于是可創設故事情境:有一天雞和兔在草地上玩,雞突發奇想對兔子說:“我會金雞獨立!”說著就將一只腳提起來。兔子聽了不服氣的說:“這有什么難,我會兔子立正”,于是兔子也抬起了他一半的腳,就是兩只腳,現在雞和兔的總腳數正好是原來的一半,列式為:總腳數÷2,再來看金雞獨立后一個雞頭對著一只雞腳,兔子立正后一個兔頭正好對著兩只兔腳,于是雞說;“我還能抬起一只腳”,當然,他變成飛雞了。兔子也不甘示弱:“我也會!”于是,兔子又抬起了一只腳,兔子和雞這一次抬起的腳數就相當于他們的頭數,那剩下的腳正好是兔子的只數。所以用“總腳數÷2-頭數=兔數”再用“頭數減去兔數”就求出雞的只數了。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創設生動活潑的故事情境,從小學生熟悉又喜歡的卡通雞、卡通兔入手,讓學生有認同感、親切感,從而能夠吸引住學生的注意,激發出學生學習興趣,用雞兔的抬腿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發現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這樣的故事情境創設清新自然,水到渠成。
課堂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和要求,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運用多種情境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效率,真正創建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