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麗萍
(廣西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巴馬鎮巴馬村小學 廣西 巴馬 547500 )
數學能力的培養與提升一直是數學課的生命線尤其針對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的農村小學。許多教育心理專家認為,思維是認知的基礎,思維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著認知系統的結構性與功能性。因此,激發學生的數學潛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對學生的發展十分關鍵。大部分家長錯誤的認為,讓學生做大量的數學習題,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這種錯誤的觀點往往適得其反,長此以往會使學生出現厭煩的學習心理,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反而會對學生造成學習數學的抵觸心理,對學生的發展造成阻礙。文本主要以農村小學數學能力的培養,進行以下幾點分析。
要培養并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關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是關鍵。在農村辛勤執教的教師,首先要提高思想認識,看得起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學生,相信學生們可以和城市的學生一樣能行。綜觀我們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不外乎有以下幾個現象:
1.1 受傳統的教學觀念影響。小學數學包括數學知識、物理知識、幾何知識等,還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關,才能滿足新課程教育改革的根本要求。但是現階段農村教學數學教學中,受傳統的教學觀念影響,老師依然占據著主導的教學地位,老師講,學生學的教學現象,沒有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生無法感受數學的適用性,過于復雜抽象的數學概念和公式,給學生的學習加大了難度,機械性的教學模式,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數學能力無法得到提升,阻礙了學生的自身發展。
1.2 過于單一的教學模式。由于小學生心理年齡和生理年齡發育不成熟,擁有貪玩好動的天性,導致確實缺乏主觀能動性和自控性,使學生很難全神貫注的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中,部分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資源短缺,老師的教學模式過于單一、枯燥,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老師的教學質量無法提升,使學生的數學能力發展緩慢,學生的數學成績無法提高。
在師資力量缺乏的農村小學,如何利用課堂上的40分鐘,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能力將培養與提升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2.1 引導學生端正態度,幫助師生樹立信心。俗話說:一所大學不是有幾座樓房堆砌而成,而是因為大學里的諸多著名學術大師與教授在支撐。小學校也是一樣。學校里的學習風氣與學術氛圍不是憑空存在的。因此,農村教師要善于運用自身知識分子的優勢,努力向城鎮學校看齊,致力于學習風氣的形成的與學術氛圍的營建。要善于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設計得當的教學方案,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經過調研,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1)培養學生的視知覺功能。小學數學主要研究數量與空間的形式,因此小學數學應該加強培養學生的視知覺功能,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主觀能動性,便于學生理解和吸收數學知識,加深學生的數學學習印象。其數量與空間形式主要表現為:大小、長短、多少、方向等,直觀立體的數學形式,幫助學生形成具體的數學意識形態,從而讓學生理解數學中的數與形,提高學生識別物體的能力,讓學生逐漸感受到數量和形式的不同變化,感受生活中的數學,認識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并讓學生學會運用其數學語言和符號表示生活中的現象,從而提高數學的實用性,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多引導學生做各種類型的題目,不斷的總結方法,加以鉆研,引導學生養成“當碰到不會的,一定要當天解決”的良好學習習慣。教育學生千萬不要為做題而做題,解決每一個問題后都問問自己,為什么是這樣做的,有沒有更好的做題方法,不求數量求質量,這樣就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數學能力也會漸漸提高。
2.2 針對學生學習情況,制定具體行動計劃。學生學習的能力的好壞,不僅取決于學生的先天資質,同時與學生的思維品質分不開,良好的思維品質,對學生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還滿足于現階段社會發展的根本需求,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學生的思維品質,不僅具有廣闊性、敏捷性、靈活性等特點,學生具備思維品質,不僅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方式更加靈活多變,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運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幫助學生形成具體的意識形態,為學生的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思維品質是學生發展的基礎,加強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有助于促進數學教學事業的發展。
數學思維,主要是數學對象在人腦中進行交互作用,從而按照一般的思維規律進行思考,進而掌握數學規律。小學數學思維,主要以學生的認知結構作為基礎,通過學生觀察、聯想、猜想等數學思維活動意識,進而形成數學相關問題,通過對問題的提問,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數學思考問題的具體方法,如數學觀察法、實驗法、歸納法等,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加強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和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形成數學知識框架,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使學生的數學思維更加靈活,挖掘學生的數學潛能,體現數學學科的教學意義,有利于提高老師的教學質量,對學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老師應該研透教材,結合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將課本知識放到農村實際生活中進行教學,既能讓學生體會數學的用處,又能體現新課標“數學來源于生活”的精神;能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數學能力的培養與提升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是一項任重道遠的艱巨的任務。老師首先要對自己的任務有個清楚的認識。不能急于求成,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點的攻克,一節課一節課的積累,一天一天的培養。比如你不可能跟小學一年級學生說立體幾何,你得從直線,射線,線段說起,慢慢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然后到平面圖形等等。
農村小學的學生還有一個尤為明顯的特點,就是羞以啟齒。這就需要老師多注意營造氛圍,創建說的平臺,讓學生得到鍛煉,養成能言善辯的好習慣。筆者在教學中常常是一個詞一個詞手把手地教,一個句子一個句子的引導,讓學生在盡可能在寬松的氛圍中,建立自信、大膽的思維品質,形成對數學的興趣,喜歡數學,愛上數學,立志學好數學。當然,這些做法都制定有具體的實施計劃,并不是心血來潮,記得就做做花架子。
2.3 引領師生堅持不懈,直至形成優良傳統。農村小學由于師資力量薄弱、工作任務繁多艱巨、“山高皇帝遠”等原因,長期處于疏于管理、學校領導少作為的狀態。因此,課堂教學隨意性比較大。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數學能力,必須從各學校領導到教研組,制定可行制度,監督制度的實施,并根據學期的不同進展,不斷修訂制度,提高要求,使教學水平與學生的數學能力得以不斷提高。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面對的是至關重大的國民教育事業,是關系到整個人生的創業與幸福。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注重師德,精心設計,認真負責,慎重導航,為學生的終生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