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偉
(江蘇省泗洪縣第二實驗學校 江蘇 泗洪 223900)
目前,隨著新課程理念的深入人心,有效性教學越來越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視。課堂教學作為日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教育平臺。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創建高效率的課堂教學已經成為眾多教育工作者共同關心的話題。作為一名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經過多年的教育教學,以及參閱大量的文獻,對于新時期初中物理優質教學有著深刻的認識,在此表述,供同仁參考指正。
在傳統教學中,有的教師剛給學生提出問題,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就馬上要求其回答,不僅浪費了學生課堂思考的時間,而且效率很低;有的教師只對學生提出比較籠統的要求,學生不明白教師要他們干什么和要他們怎么干,這樣學生就失去了教師的有效指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要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嘗試“教與評”。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實施高效課堂的背景下,積極推行小組互助式學習制度,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個性心理特點,可以把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發揮優秀學生的優勢,帶動小組成員整體前進。同時,教師通過對小組的學法指導和激勵性評價,提高學習小組的自主學習效果,這樣,可以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率。
知識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作為新時期優質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提高認識把理論知識與實踐想結合。教師要聯系生活,濃縮各種物理現象、題型等,這既是我們物理學科的特點,也是實現“學以致用”、體現學習與生活關系的有效方法。例如,在學習蘇科版物理第十五章電功和電熱,第四節家庭電路與安全用電時,引導學生實際觀察教室內各盞燈、電風扇、飲水機、電視機是如何連接的?兩孔插座、三孔插座是如何連接的?開關和燈是如何連接的?空氣開關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辨別火線和零線?如何安全用電,防止觸電?觸電以后如何搶救?家庭電路出現故障,如何檢查處理?這樣學生就會主動地去觀察、思考、討論探究;學會安全用電,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良好習慣,培養了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實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社會、生活是一個動態的信息庫。要引導學生隨時關注身邊的物理學知識,關注物理學研究的新進展,了解物理學在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積極性、使學生主動的學習,提高課堂的高效性。
《物理新課程課標》給物理老師在教學中明確了方向,但是在具體的要求上又有著一定的彈性,因此每個地區在中考之前也會相應的提出各自的具體要求,給出一定的指導意見。這些意見都是給學生進行復習最為重要的依據。在教學的過程中,師生還應當重視對于教材的閱讀,教材是課堂教學和考試的根本依據。課堂教學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動態過程,學生之間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往往會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這就給老師的教學帶來了不小的難度,老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對教學對象繼續寧必要的梳理和調查,然后進行深刻的反思和探索,這有利于物理課堂教學水平的有效提升。
物理知識的得出是以探究實驗總結歸納而得的。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將實驗自己演示給學生,或者是將實驗完全交給學生,這樣都不是真正的讓學生獲取知識。怎樣做才能讓學生做到在自己的軌道上進行探究,啟發式地提問則是關鍵。這一過程,教師應處于主導地位,精心備課,設計好合理的教學程序,引導學生去探索知識,學生應處在探索知識的主體地位上,教師應讓學生動眼、動手、動腦、動口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學習。提醒學生留意實驗中遇到的困難,并嘗試尋找解決方案。在學生動手實驗一段時間后,設置問題:你們現在感到最大的困難是什么?這時可讓學生提出解決的辦法。物理學研究的是關于小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大到高科技產品,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開發與利用。首先,教師在課堂中要應盡量安排一些學生動手的實驗或教師演示的實驗,實驗以直觀具體、形象生動的教學形式,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利用新奇、有趣的實驗可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總而言之,開展高效課堂的教學,不應當簡單的被模式所困,關鍵是要能夠夯實學習的基礎,激活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物理學習的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充分的調動學生物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便能夠更好的突出以人為本的物理教學理念,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增強初中學生學習物理的信心,以便能夠獲得更加真實的成就感,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