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君
(河北省遷安市第三中學 河北 遷安 064400)
一直以來,環境與人類的活動密切相關,隨著人們生活觀念的提升,對周邊環境的要求逐漸增加,環境的好還直接影響人們的生存質量。將環境保護與化學教學結合起來,貫徹落實和諧發展的理念,增強高中生的環保意識,已經成為高中化學教師肩負的時代重任。新課標提出:化學課程要發揮育人功能,形成化學核心觀念,用化學原理解釋周邊的化學現象。本文從課堂教學、閱讀材料、化學實驗、課外活動、作業測試等五方面開展論述,旨在為綠色化學做出貢獻,提高化學課上對環保教育的效果。
課堂是學生進行課程、理念學習的基地,高中化學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講解環保知識,引導高中生密切關注社會熱點,增強學習主動環保意識。比如講《化學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時,化學教師可向高中生講述綠色化學的內涵,增強社會責任感,讓學生知道化學給人類帶來了無盡的財富,促進了科技及人類文明的發展,同時社會也面臨著能源和污染等問題。化學教師還可以列舉實例論述化學與科學、技術、社會的關系,激發學生對化學的熱愛之情。再比如講《生活垃圾的分類處理》時,教師要詳細講述垃圾分類處理的必要性和科學性,垃圾的正確分類與投放不僅是一種環保行為,還關系到我們的健康生活甚至生命。化學教師可鼓勵高中生到講臺上進行環保主題的演講,談談新一代的高中生應如何面對環保問題。
在蘇教版高中化學教材中有許多閱讀材料,這些閱讀材料里涉及到環保方面的知識,化學教師要抓住教育機會,利用知識的交叉點向高中生滲透環保教育。如氯氣有很多用處,但氯氣有毒,不能直接排放;硫酸是極為常見的并有很大用途的化工產品,應用于肥料、護膚品、油漆添加劑與炸藥等制造中。但硫酸有強烈的腐蝕性和脫水性,對人體有害,還可以進而給學生介紹酸雨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環保認知;煉鐵煉鋼,存在著極大的危險性,火星散射、鋼液噴濺、熔渣燒傷、粉塵污染、噪音污染等,引導高中生思考如何實現鋼鐵企業與環境的和諧發展;電鍍,能增強金屬的抗腐蝕性,提高導電性和美觀度,但會產生大量工業廢水。有助于工業發展的做法應很好地傳承,對人類有害的方面要加以制止。
化學以實驗為主,實驗可以清晰直觀的解釋化學現象和問題,高中化學教師應注重實驗教學,在實驗過程中向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加深學生的環保認識,形成正確的化學認知觀。比如做《溶液的酸堿性》實驗時,會用到多種待測的溶液,包括HCL(稀)、NaOH溶液、食鹽水、洗潔精等,對于使用過的廢液,如果不及時清理很可能會污染實驗室或周邊水源,這時化學教師要指導學生對廢液進行分類處理,并清洗實驗用到的玻璃儀器,方便下次使用。再比如做燃燒實驗的時候,所用到的化學燃料較多,有的充分燃燒,有的沒有充分燃燒,這時化學教師要讓學生將充分燃燒的化學燃料扔到廢料桶里再統一處理,將沒有充分燃燒的可再次利用的化學染料保存好。這樣不僅讓學生的實驗行為得到更好的規范,還提高了他們對廢棄化學藥品的重視。
要想真正提升高中生的環保意識,必須要做到課內學習與課外實踐的統一,讓高中生將課堂所學的化學知識運用到實踐活動中,鼓勵學生去保護環境。首先,可開展環保講座,學校聘請專家學者到校為師生宣講環保知識和環保的重要性,讓學生切實的感受到環境被破壞的危害。聽完講座讓學生書寫一份環保宣傳材料,進一步增強教育意義。其次,組織學生到社會上進行關于環保問題的問卷調查,要求學生自主制作問卷,問卷內容要符合當地實際,然后對調查的結果進行整理歸類,制作成統計圖并做出分析,培養學生的社會學習習慣。再次,帶領學生開展環保公益主題活動,如“垃圾分類保管”主題,“低碳出行”主題,“廢物利用”主題等。讓學生在各個主題活動中得到啟迪,將環境與發展作為終身學習的對象。
近年來,無論是高考還是其他考試,涉及到的化學知識都不再局限于課本,考查的范圍更加廣泛,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高中化學教師要在作業和測試中向學生滲透環保知識,讓綠色化學思想在學生心中扎根,做到理論不脫離實際,提高學習效率。比如教師可以設計“汽車尾氣治理方法”作業,“新裝修房屋甲醛測定與防范”作業,“綠色農業種植”作業等,將環保與習題結合,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化學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要想提高整個民族的環保意識一定要從學校開始抓,化學作為宣傳環保的主陣地,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綜上所述,在化學教學當中有效滲透環保教育理所應當,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環保教育應該堅持在化學教學的始終,教師要開發各種環保教學資源,有針對性的開展環境保護教育,穩定學生的環保思維,讓學生知道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威脅人類生活的頭等大事,從而激勵高中生為環境保護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