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遼寧省盤錦市大洼區平安學校 遼寧 盤錦 124000)
在美術教學的實踐中,我發現,美術老師一定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借助多媒體和互聯網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把眼界放開,自己的思維一定要靈活多變,教學方法也要新穎恰當。只有教師自己學好了,才能教好自己的學生。在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上,要不斷地拓展和改進,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和社會的認可,打破單一枯燥的傳統教學模式,向多樣化和多元化發展。多樣化以及創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對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在教學中,要勇于打破常規,不要想著這節課的教學方法我只是用講授法或者只用演示法、討論法等等,而是要想著怎樣用最合理有效的方法去上好一節課。教學方法也可以是兩三種或者更多種方法的有效融合,還可以將教學從課內延伸至課外,帶學生去深入生活,體驗生活,在鮮活的生活中感受自然界的美,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真、善、美。只要是能激發起學生們學習美術的興趣,挖掘出學生們的美術潛能,我認為都是一堂成功的美術課。
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課堂上有一點新鮮的事都會令他們激動不已。在課堂教學備課環節中我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教學精神和理念,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設計有趣的教學活動,使得學生在和諧、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獲得知識、完成作業,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這樣學生才會對美術課產生興趣,在興趣的引導下培養學生對美的認知水平和創造美的能力。在課堂上,要杜絕“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美術課的教學尤其要注重“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要針對每一個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形式,靈活多變地教育學生,讓他們充分感受到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在那里。由此,產生強大的自信心和創造力。這樣一來,學生們才會沉浸到美術中來,感受到美術教學的魅力,才會全身心地去學習美術。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以人為本,以調動學生自身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為手段,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創新意識為宗旨,在激發學生潛能、啟迪學生思維的過程中傳授知識與技能,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綜合協調發展。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而不是以教師為中心,也不是以教材為中心。以人為本,而不是以知識為本,更不是以“應試”為本。以調動學生自身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為手段,而不是以提倡爭取“高分”為手段,更不是以讓學生被動地死記硬背為手段。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創新意識為宗旨,而不是僅僅以記住大批結論、重復多種方法、模仿許多技巧為宗旨?!凹ぐl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
鼓勵可以是“分數”的、物質的,也可以是語言的、精神的。采用“語言”的方式對學生的研究性學習進行精神鼓勵,機會很多。可以在學生做的思考題或作業上指定簡短的鼓勵話語,也可以在課堂上對學生的作品作不同程度的表揚。例如“非常好”、“基本正確”、“有進步”、“相信你會做得更好”等等。這種鼓勵的話語不必太多,但要恰如其分,且同一堂課上盡量不要重復同樣的詞句。小學美術教學講究調動學生的內因,所以教師對學生的努力作多角度的恰當鼓勵,非常必要。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鼓勵學生充滿信心地去探索、學習。
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是從一出生就有的,需要培養,美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內容,美術修養在健全人格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曾有專家研究認定美術對開發人的大腦特別是發揮右腦的功能提高形象思維能力具有特殊的功效。新課程的改革美術課程更具有特殊的德育功能,更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繪畫可以加深學生對生活的理解和熱愛,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在美術教學中如何憑借教材向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做到繪畫知識技能與陶冶美好心靈和諧發展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激發學生去了解我們祖先創造的藝術文明,用審美的規律去感受和欣賞前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產,讓我們為我們的祖先驕傲和自豪。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能充分體現民族特點,充分發揚我國民族、民間的優秀傳統。如:學習中國畫、京劇臉譜、畫古建筑,學習傳統工藝制作,如剪紙、剪窗花、作風箏等,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的形式,來提高德育的質量,讓學生在美的境界中學會做人的道理,培養學生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愛學校、愛生活,從宏觀的美到微觀的美,從視覺世界的美到精神世界的美,以取得美術教育在廣度與深度上的滲透性效果,促使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建觀念。
總之,在美術教學中,美術教學的創設方法也是靈活多樣的,美術教學中良好的教學示范創設,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由此及彼,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擴散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逐步學習創作和設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