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淑萍
(陜西省武功縣綠野中學 陜西 武功 712200)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人文底蘊素養,要求教師能夠在加強古今經典文化教學的同時,能夠幫助學生開發學生的智力,規范學生的書面語言,結合相應的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不斷提高學生的人文底蘊。因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則要求教師能夠從聽、說、讀、寫等多個教學活動當中,以通過有效的引導,不斷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且能夠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向課外擴展,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感,且能夠結合相應的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人格品質,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不斷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效果。
由于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在現階段的初中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基礎知識的教學工作,忽略了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更加注重學生的語文考試分數,只是機械化地說教,忽略了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難以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規律來創設相應的教學情景,難以讓學生來感受語文這一門科目的美。傳統的教學觀念使得初中語文課堂整體呈現一言堂,教師過度的解讀每一篇課文的中心思想、精彩詞句,忽略了文章意境的教學,將充滿人性美的課文肢解,不僅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同時也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此外,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其教學的宗旨始終圍繞著考試指揮棒轉,整體呈現考什么教什么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嚴重遏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限制了學生的創作范圍和空間,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了學生的主觀感受,而學生的創造思維,寫作激情都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2.1 加強教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則要求教師能夠將語文教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利用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以加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學生生活的自然環境、風俗民情、傳統文化、校園文化都可以成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幫助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因而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則要求教師能夠充分地將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教育資源高效利用起來,引導學生積極開展相應的社會實踐,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當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和道德行為。幫助學生開拓眼界,且能夠讓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能夠發現美,獲得美,進而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參與精神、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因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則要求教師能夠在其各個教學環節中,以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而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2.2 加強針對性的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要求教師能夠注重其各個教學環節的人文底蘊教學,在閱讀、寫作各個教學環節當中來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首先要加強閱讀教學,借助閱讀教學,讓學生在優秀的文章當中汲取營養,以不斷完善學生的人格,且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充分扮演起引導的角色,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空間,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地向課外延伸,多讀一些科幻、科普和政治、文化各類讀物,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有效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除了通過閱讀來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還可以借助寫作教學來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能夠鼓勵學生把其生活中所接觸到的事物應用到寫作當中來,以增強其文章的感染力。同時借助教師評改,以幫助學生明確其人文素養中的不足。使得學生在后期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方向性。這就要求初中語文教師能夠加強現實生活與語文教學之間的聯系,將二者有效銜接起來,進而為學生創設相應的學習情境,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能力,促使學生形成多方面的人文素養,有效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2.3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性。語文作為民族文化的載體,其中不僅包含了傳統民族文化和當代民族文化的精髓,同時還包含著華夏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民族傳統和人文精神。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包含了古今中外各方面的知識,具有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因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則要求教師能夠充分挖掘初中語文教材中的人文性,以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夠感悟生命,熱愛生命,以有效加強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教學工作。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能夠做好相應的教學準備,在課文內容教學的同時,能夠有效地向課外延伸,通過對比教學給予學生更多的想象空間和自主空間,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當中,讓學生能夠努力地自我追求。同時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還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多種方式,讓學生更深層次的解析文章的內涵,且能夠幫助學生加強教材的理解,以為學生的學習營造良好的環境,讓學生更深層次地解讀課文,進而形成良好的個人品質,從根本上逐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總之,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在現階段的初中語文教學中,除了加強基礎知識教學之外,還需要培養學生的人文底蘊素養。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更加注重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以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形成健全的人格。上文就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底蘊素養進行了研究討論,并提出了相應的教學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