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田
(青海省民和前河鄉中心學校 青海 民和 810800)
復習課程與傳統授課不同在于,復習課程包含很多知識內容,知識比較繁復。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了解到,部分小學階段的教師在復習課程開設之際,仍習慣使用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機械重復性的做題中將知識內容理順,這給學生帶來較大的學習壓力,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而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小學數學教師就要在復習課中引入思維導圖教學法,并在內容傳授的時候使用趣味性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在快樂學習的過程中,旨在更好地理順知識內容,形成系統化的框架體系,進而更好地學習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內容。
思維導圖能更好地模擬人的大腦思維,也能在思維的層次的分類和重心的側重方面進行側重,在有效提升學生聯想能力的同時,人腦能對圖像有更好的記憶,這種圖形記憶要遠超文字,思維導圖使用的圖文結合方式對提升學生的記憶效果有積極的影響。而部分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復習的時候使用思維導圖存有困難,教師使用的講授教學方式也難以讓學生理解,教師可以酌情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適度地添加一些趣味教學法,使學生能在綜合復習的時候快樂地進行導圖繪制,最終在人腦中形成系統化框架,從而更好地提升復習課程的樂趣。
2.1 繪制導圖,理清知識脈絡。日常教學工作中,教師要積極指導學生展開思維導圖的繪制。繪制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教師不要自己繪制導圖讓學生進行觀看。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需要教師進行積極指導,為學生提供各種針對性建議。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堅持縱向貫通以及橫向聯系的畫法,將不同的知識點串聯到一起,并連接成片。要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繪制思維導圖的方式將自己掌握的知識點形成知識網絡,構成嚴謹的知識體系。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將會對知識點進行綜合應用,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學生在自己動手進行繪制的過程中也將感受到更多的樂趣。例如,在進行分數除法相關知識點的復習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嘗試繪制思維導圖,將這一單元所學習到的知識點應用起來,構成完整的思維導圖。學生在繪制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以下情況:第一,這一單元的知識點內容較多,學生無法將主要知識點清晰地梳理出來,在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中只能畫出手狀的圖形樣式,而缺少旁枝。教師針對此問題,需要通過趣味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先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導圖內容的繪制,然后再通過“猜概念”的方式,在每個導圖內填上對應的關鍵詞,教師給出數學概念,讓學生猜測是哪部分知識內容以及概念名稱等要素,用以鍛煉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也讓學生在猜測的過程中理清不同概念之間的區別和聯系。第二,學生對于局部的知識點關注度較高,而對于很多分支知識點卻關注較少。因此,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會出現一枝獨秀的問題;基于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導圖內容繪制,每個小組需做好對應的導圖框架,然后大家集思廣益填寫內容,這樣能在討論中讓學生理清知識脈絡,且通過討論學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與他人的優勢,在交流中體會到數學知識分享的快樂。第三,學生能夠基本上將知識點做到有效樹立,能夠繪制出相對完整的思維導圖。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在指導的過程中應當以學生為主,通過學生的集體智慧對思維導圖進行完善,讓學生之間加強交流。通過橫縱對比的方式博采眾長,加強思維導圖繪制工作的總結和歸納,對后續的思維導圖繪制工作進行積極的思路整理,使繪制完成的思維導圖能夠真正有效地連接成片。在這樣的實踐過程中,學生將會有效地提高對思維導圖的繪制和應用能力,提高對知識點的理解,并感受到更多的樂趣。
2.2 對比思維導圖,明晰知識結構。思維導圖的形式不限,所以教師需要在教學活動中通過扮演學生指導者的角色,幫學生解決在思維導圖繪制的時候出現的各類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抽出20分鐘的時間,根據學生的繪圖情況,讓學生靈活地掌握相關知識內容,要求學生代表來到講臺前展示并介紹本小組思維導圖的繪制方式和最終的繪制結果。學生在講解的時候不要太拘泥,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講解,有的小組使用情景再現的方式進行講解。譬如,在復習《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整理和復習》這課內容的時候,學生將當時討論的情景以對話敘述的方式展示給全班同學,如小組長提出論題,讓大家先理清概念,A學生借助書本內容理順概念;B學生借助網絡理順概念:C學生則是借助課堂筆記理順概念,大家理順完之后,開始進入討論環節,通過不同學生導圖的對比分析,大家找出彼此間的不同點進行推敲和驗證,并選取討論過程中比較關鍵的話語進行復述,這樣大家能真實地看到一個導圖的誕生,且這種生動的展現形式也吸引了絕大多數學生的注意力。
總之,小學數學復習課上使用思維導圖,能更好地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能在分析數學知識的同時,在構建知識網絡框架圖的過程中更好地找尋學生的盲點和優勢,進而提升小學數學復習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