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紅英
(遼寧省盤錦市雙臺子區實驗小學 遼寧 盤錦 124000)
在數學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學習知識。教師必須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出發,創設與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學習情境,將數學知識直觀化、情境化,還原知識形成和應用的生動場景,使定性的知識呈現靈動的狀態,使數學課充滿情趣與活力。讓學生在輕松、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中興趣盎然地掌握數學知識。例如:“秒的認識”這節課,先出示火箭發射等倒計時過程,讓學生找出其中隱含的數學信息,學生很快就能發現用秒進行倒計時,然后再一起進行倒計時,既獲得了正確、清晰的概念,又能充分感知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使之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這也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手段。
把握教學起點,是以學生為本,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基礎。例如,“認識人民幣”這節課,教材主要安排了對各種人民幣的認識,其實在生活中,學生已經對人民幣有了基本的認識,只是對它們之間的轉換以及要買了東西付多少錢、找回多少錢不清楚,因此在教學中應將教學的重、難點和學生實際水平結合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現實狀態來確定教學起點的,從而促進了教學目標的達成。
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學生向未知領域挺進的過程,其間節外生枝、旁逸斜出均有可能,教師要科學地對待數學課堂的生成性,合理調控課堂節奏,靈活地對待生成性資源,即一切可以借用的正確資源和差錯資源。教師做讓亮點更出彩,變尷尬為神奇的使者。例如,在一次聽課時,教師在上“20以內的退位減法”課上,舉了一個例子11-2是退位減法,讓學生再說幾個,有同學說了12-2、13-2—直到19-2。教師也全部做了板書,準備繼續進行,這時有同學說這些都沒有退位,教師這時才意識到錯誤,但她沒有驚慌,也沒有忙著去改正,而是先表揚了這位學生,發現了很重要的問題,接著又讓學生自己算算看是否退位減了,再把它們改正過來。這樣不但對發現問題的學生及時給予鼓勵,也給自己找了很好的臺階,還讓學生對知識有了更深的了解,這種做法就很值得我們學習。
教材中的某些學習內容單憑個人的力量和智慧難以考慮周全,這時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依靠集體的力量和智慧來解決,讓學生在互動中取長補短,體驗合作思維的豐富性。如:一年級下冊“怎樣租車”一題:“一班有38人,二班有39人,要租車去春游。已知1號車限坐42人,2號車限坐60人,3號車限坐19人。”經小組探索,學生提出了兩種租車方案:第一種:兩個班合租2號車和3號車;第二種:一班租2輛3號車,二班租一輛1號車。同學們在小組內其他同學的啟發下,思路開闊了,思維也活躍了。
首先要指導學生有序思考。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就是要著力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由表及里的有序思考能力;其次要指導學生對比辨析。對比辨析可以異中求同,同中求異,有助于揭示事物的本質。在教學中,可以通過相似概念的比較,還可以通過題組對比,引發學生深入思考,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要指導逆向思維。學生習慣向思維,這樣單向的思維習慣不利于學生思維品質的提高。所以,教學時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引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變通性。
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激發他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教學中要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并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數學源于生活,因此教學時必須緊密聯系實際,注重對數學事實的體驗,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數學,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例如,在學平均分時,在每張桌子上放十根小棍,先讓同桌兩人自己分,在操作的過程中會發現大家的分法會不一樣,但是大部分都是每人五根,這時再引入每人分一樣多的就是平均分,因為這樣很公平,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對平均分的意義有了了解,也更好地掌握了知識。
總之,高效課堂不僅要交給孩子們知識,更要教給孩子們掌握知識的方法,培養他們的各種能力。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們必須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