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玲
(遼寧省盤錦市鶴鄉小學 遼寧 盤錦 124000)
主體分層,探究創新教育理念是集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原則、教學評價與教學管理于一體的創新教育理論。所謂的主體分層即,對學習主體——學生的分層,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充分考慮學生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探索創新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探索、自覺主動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自主總結方法,突出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這種合分結合的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不同的教材,不同課型靈活運用。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并建立不同的學習目標,以有目的性地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學習,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主體分層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夠使學生在不同的學習目標中獲得良好的發展。在小學數學中要想順利開展分層教學,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在進行主體分層教學時,要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開展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課堂活動,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其次,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實施因材施教的方法,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得到良好的發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此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差異選擇科學合理的分層教學,以保證學生課堂學習效率,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能力。
第一,學生分層。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將學生按班級比例依次分為優中差。優生是學習拔尖、成績較好的學生。中是學習穩定、處在優秀邊緣的學生。差是學習有困難、需要多關注的學生。第二,備課授課分層。備課時備優生、備差生。將學生分層之后,在課堂提問時,我對于基礎題會著重指出,會對學生有不同要求。第一層:基礎練習,全班統一要求,重點輔導差生,過好模仿練習這一關。第二層:變式練習或簡單的綜合練習要求優中等生掌握,這類題重點指導中等生,鼓勵差生嘗試做。第三層:提高題,具有思考性、開放性、創造性,要求優等生多思考、多練習,也鼓勵中等生做一做。案例一:計算教學中的分層要求。在數學計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如要求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在會做基礎計算題的同時,還應做適量的拓展計算題,以提高其計算能力;要求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多計算一些基礎題,以幫助他們鞏固計算基礎知識。第三,家校聯合,分層管理。對于薄弱生,家中的教學也是拉開差距的重要場地。給所在班級家長、學生建立微信群,尤其監督學困生在家中完成作業的情況。監督形式多樣。可以將作業以微信圖片、視頻的形式發送,我及時網上批閱,并在群里適當講解學生及家長迷茫之處。還可以讓學生加入“作業盒子”或“一起作業”,對學生進行網上布置作業,網上查閱學生做題情況。并將學生出錯多,理解難度大的題投在投影儀上,再有針對性地講解。案例二:網上分層布置。分步解題:一輛自行車有2個輪子,一輛小汽車有4個輪子。5輛自行車和1輛小汽車一共有多少個輪子?問題一:出示圖片,選擇能夠正確說明題目意義的圖片。以圖片形式出現題意,直觀形象便于學生理解。問題二:第一步先求什么?讓學生讀明題意。以文字形式出現求的內容,即5輛自行車有多少個輪子。問題三:求5輛自行車有多少個輪子?要求會正確列加法或乘法算式。問題四:5輛自行車和1輛小汽車一共有多少個輪子?要求會正確列出乘加算式。利用作業盒子布置后,學生如果答對,下一問會出現,答不對會取消答題資格。我及時查閱,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知道學生的思維動向,也為我在課堂上的教學提供了有力的參考。一題多解,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教學,特別是數學教學,不光要教授學生具體的學科知識,同樣也要教授創新學習方法。第四,分層輔導。在課堂上更要注重學生的分層教學分層輔導,如有的學生做題速度快,有的速度慢出錯多,讓優生幫助差生,互相講解,通過讓學生講解對問題的理解方式,了解他們出錯的真正原因。教師要主動關心學困生,讓它們感受集體溫暖,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更有自信學下去。針對差生,有必要做到一對一輔導。第五,課堂練習的分層設計,每節課設計的練習要有層次性,由淺入深。案例三:分層作業布置:出示作業一:讓學生按順序寫出個位上是“9”的數和十位上是9的數。作業二:從20到50,一共寫了多少個3?這種設計可以調動學生作業的積極性,避免作業的單調、枯燥,充分體現了“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獲得必須的數學,對優生是一種促進,又能幫助差生克服‘完不成作業’的自卑和消極心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層次性作業設計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循序漸進,步步深入。做到少而精,形式多樣。
隨著現代素質教育的發展,數學的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地進行革新。因此,為了使全體學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全面發展,在數學教學中做到因材施教,進行分層教學將會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分層教學也更能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