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永欣
(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第一中學 江西 浮梁 333400)
近幾年,新課程改革的教學效果逐漸顯現,新課程教學理念深入人心,以激發學生們自主探究意識為核心的新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被廣泛應用,并受到學生們的歡迎。但是從課堂觀察的反饋來看,以小組合作模式為代表的新教學模式也存在很多實際問題,需要在教學實踐中逐漸完善。因此,本文立足高中化學教學實際,把自己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中的創新經驗和感悟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的高中化學教學工作有一定的幫助。
1.1 對教學理念的理解教條化。新課程標準重視學生們的探究行為,作為基礎自然學科,化學成為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試水的重要場所。但是,就某些教師的化學課堂而言,在這些交互性強的教學模式執行的過程中有著極為嚴重的模式化特征和儀式感。從最近幾周的課堂觀察結果來看,高中化學課堂確實出現了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學生們的課堂活動參與主動性和積極性都有所增強,但是在很多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多化學教師確實存在刻意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嫌疑,課堂提問多了,動不動就讓學生們討論,教師幾乎成了甩手掌柜,有的化學內容太淺顯,學生們討論得紅花熱鬧,有的內容如“化學鍵”章節,內容較為抽象,對于初次接觸的學生們來說可用的實例并不太多,教師也讓學生們分析討論,這樣的小組合作難以產生新的思維拓展,所謂的探究就失去了意義。因此,我覺得我們不能過于教條化地理解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雖然教師的身份變為了引導者、活動組織者和思維促進者,但該講解的晦澀抽象的內容仍然由教師操刀比較好,因為教師所占的高度和視角學生們在目前階段難以匹敵。
1.2 小組成員間合作實效性差。很多化學教師在表面上采取了小組合作探究模式授課,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這些小組成員間沒有合作的默契,也缺乏必要的探究過程的監察督導,導致小組合作探究名存實亡,缺乏實效。例如,在探究“共價鍵”這一章節內容時,教師劃分小組的時候沒有注意各成員間的化學認知水平,導致有一個小組中所有成員都基礎較為薄弱,對于單質和化合物的共價鍵概念以及形成條件等難以理清思路,在后續的探究活動和習題訓練中幾乎就沒有產生足夠的信息交流和探究結果。而教師即使注意到了這組同學的尷尬狀況,但是受時間限制或者一時無法找到可以打破這種情形的策略,結果可想而知。小組合作模式應用的初衷是讓先進帶領后進,保證所有學生都有所收獲。而教師采取的措施不當,就可能導致小組成員間合作不暢,效果較差。
當我把課堂觀察所發現的問題匯總分析后發現,課堂教學活動永遠屬于教師和學生,雖然學生應該居于課堂主體地位,但是教師應該履行的職責也不能被拋之腦后。因此,我認為在新課程改革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確實應該擇機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但是也應該采用新的創新模式以規避其中可能存在的教學缺陷。
2.1 科學合理地劃分小組。劃分小組是否科學合理是小組合作教學模式能否具有實效的基礎和關鍵,對高中化學教學目標的完美實現具有重要意義。我認為小組成員分配的原則應該包括學生個體的化學基礎和化學認知情況以及對化學學科知識的感悟能力,當然學生們間是否曾經存在溝通問題或者矛盾,并且此基礎上保證組內成員間要有梯度性,在能力和性格等方面要有互補性。例如,有的學生動手能力較強,在化學實驗方面具有優勢,有的理論知識較為扎實,這樣的組合就很好。有的學生性格活潑,有的學生較為靦腆,需要互相幫助,這就是合作的一種基礎。另外,在小組合作中分組可以機動靈活,根據學生們認知情況、能力發展以及小組合作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調整。因此,教師不能分組后就一勞永逸,而是要隨時關注小組合作的實施情況,保證學生們能夠愉快地合作,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2.2 認真履行教師職責。小組合作教學模式重在學生們主體地位的發揮和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但是教師不能夠讓學生們完全控制課堂,自己應該履行的職責一刻也不能放松。
于是我在合作學習中采取了一定的創新措施。該教師講解的概念和抽象的化學實驗法則、實驗步驟、化學反應現象,教師一定要該示范示范,該用課件演示就都借助網絡整合教學資源。而需要拓展學生們化學視野和化學思維的時候,就采取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并且對活動中行為散漫的學生們以警示,對探究過程中遇到障礙的學生們以指導。教師的學科素養要高于學生很多,因此,教師技巧性地點撥有時能夠為學生們的化學探究打開一扇新的窗戶。
綜上所述,高中化學教師應當正確理解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內涵,結合實際學情和具體教材內容進行合理分組,在教學過程中避免教條主義和形式主義,認真履行教師的監察督導的職責,保證小組間學生們和諧相處、優勢互補并積極探究。只有真正讓學生動起來,在認知活動中跟得上教學進度,有化學學習的自信心和探索精神,學生才能夠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提高化學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