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凌
(遼寧省盤錦市雙臺子區湖濱小學 遼寧 盤錦 124000)
在識譜教學中,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循序漸進,把理性的識譜教學從感性入手來教,形象生動,深入淺出,滲透著“教”,順帶著“學”,使學生順其自然地識譜,唱譜,在興趣中學習,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中成長,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識譜是鑒賞音樂、學唱新歌、練習演奏和創作等學習活動都需要的一種基本技能。《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音樂教學要使學生掌握相應的讀譜技能。因此,識譜教學是小學音樂課傳授音樂基礎知識技能的一個重要內容。
長期以來,識譜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已引起音樂教育同仁的疾呼:“識譜是打開音樂大門的鑰匙,是通向音樂之宮的階梯。”“要像語文教師重視學生識字那樣重視學生的識譜,以期解決譜盲問題”、“學生不識譜怎么學音樂?識譜是學音樂的基礎”、“不識字的人被視為文盲,不識譜的人起碼也是個音盲吧!”可以說:識譜是音樂教學的基礎,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2.1 采用游戲法培養學生識譜興趣。采用多種形式的游戲法培養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認識音曲譜,識別曲譜的唱名,清楚音的高低。如蘿卜蹲游戲:每個學生拿一張唱名卡,老師說到哪個唱名相對應的學生就馬上站起來,鍛煉學生的反應力和識譜準確度。又如唱名填空游戲:在黑板上貼上唱名卡,按照音的高低排列,讓學生閉眼后隨機拿出幾張,讓學生拿著唱名卡貼到相對應的位置上,這樣學生可以明確知道音之間的高低關系。
2.2 采用多變手段進行識譜教學。先學歌曲,再識譜。唱歌是培養學生識譜能力最有效、最直接的教學活動,教學中往往學生聽了范唱后就想直接唱出歌曲,如果這時打斷學生的興趣,而讓他們先唱曲譜后學詞,學生肯定很不愿意;這時可以因勢利導,讓學生通過聽范唱或錄音,把歌聽熟,并能整首跟唱,之后再唱曲譜,這樣學生對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來學唱曲譜,能為學生學習唱譜建立了信心,又能有對唱歌的積極性。
比如:《快樂dol re mi》這首歌,先反復多聽幾遍,把主要旋律記下來,再完整學唱曲,學唱中,重點把那點節奏唱準。在接下來的識譜環節中,學生就能夠很順利的唱出曲譜,他們會產生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曲譜中難點的音符、節奏也就迎刃而解,因為他們唱歌時已經在不經意間把問題解決了,識譜時難度就會降低,一首曲譜很快學會了,學生有了成就感,學習曲譜的興趣就會更濃。
2.3 選擇熟悉簡單的歌曲進行識譜。選擇一些學生會唱的、喜愛的、朗朗上口的歌曲來學習識譜。
歌曲選擇的原則:要有趣味性。能否成功讓學生愛上識譜,在于是否為孩子喜歡的。比如在低年級中,可以選《兩只老虎》、《數鴨子》等類似歌曲,都非常受孩子們的歡迎。其次是學生對歌曲的熟悉程度。歌曲的熟悉程度直接影響識譜的效果。從會唱到喜歡唱,才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利用學生特別熟悉的歌曲進行識譜教學,讓學生體會到“識譜是學習音樂的朋友”。學生學得興致勃勃,對識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堂教學效果才會有效果。
2.4 先學節奏,整首識譜。識譜教學很重要的一點,是加強節奏、節拍的訓練。如果學生能正確地掌握歌曲的節奏,又能準確地把握節拍的強弱規律,然后再進行整首識譜就容易多了。
如歌曲《剪羊毛》的附點音符比較多,是本課的難點,我們先訓練附點節奏的讀法、打法,再將整首歌詞按節奏朗誦。用聽唱法學習全曲旋律的曲譜,這樣學生學得較快,也不易錯。
2.5 先攻難點,再識譜。在歌曲中,有些樂句的旋律比較難,學生不易掌握,如果把這些部分加以側重點的講解和練習,解決難點后再進行識譜,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6 分句、分段逐一識譜。以樂句為單位進行識譜練習,或先學一個樂段后,找出樂句與樂句,樂段與樂段之間的相同點,通過比較再進行識譜學習。
“學習任何東西,最好的途徑是自己去發現”,為了有效地學習,學生應當在教師所創設的問題情景下,盡量多地自己去發現學習的知識、方法及具體內容,教師應當提供足夠的思維時間和空間,盡量多地讓孩子們自己去練習、去思考、去比較、去發現。
總之,在提高綜合素質的今天,小學音樂教育對識譜的要求是:“立足課堂,面向全體。”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把理性的識譜從感性入手來教,融入音樂實踐活動,形象生動,深入淺出。利用識譜這個學習音樂的好工具,使學生順其自然地識譜,唱譜,在興趣中學習,培養小學生音樂感知能力、表現能力、鑒賞能力、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