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哲
(吉林省雙遼市第三小學 吉林 雙遼 136400)
教育公平表現為一種自由、平等和分享的狀態,是以當時當地公共教育資源為對象所形成的一種模式,以教育領域內的權利、機會和資源等作為分配和共享的要素,在黨的十九大的指引下,社會公平的實現,也需要教育公平的支持。在教育公平大環境下,城鄉小學體育教育的均衡發展,關系著學生體育能力的強化以及小學體育教育建設事業的推進,在這一方面開展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1.1 城鄉經濟文化。經濟文化發展是影響教育發展的關鍵因素,在現代社會發展新形勢下,經濟水平的提升是政府職能發揮的關鍵條件,對于教育事業發展也具有一定促進作用。當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穩步推進,城鄉經濟水平明顯提升,但與此同時也暴露出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城鄉經濟差距拉大,在經濟實力、文化水平等方面都有著鮮明的體現。部分農村小學體育教育受到經濟發展的制約,政府對于體育教育的認知不足,對于體育教育的經濟投入也相對局限,并未達到教育公平理念下的體育教育發展要求,這就勢必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城鄉小學體育教育的均衡化發展。
1.2 硬件設施以及師資力量。小學體育教育具有一定復雜性,對于硬件設施和師資力量都存在特殊化要求,農村小學體育教育的硬件設施不夠完善,師資水平也亟待提升,這就導致農村小學體育教育質量和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農村小學將體育教育置于次要位置,減少體育課堂以開展其他學科教育,而城鎮小學具有優良的經濟基礎,體育設施相對完善,師資隊伍素質良好,這就使得城鄉小學在體育教育方面存在著較大差距,體育教育的發展缺乏一個均衡化的條件,長此以往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全面化實現,并且勢必會對學生體育素質與技能的強化產生制約,不利于社會主義現代化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1]。
2.1 推進農村經濟,縮小城鄉差距。城鄉之間差距的形成,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經濟,在教育公平視野下,社會經濟的逐層發展,能夠為城鄉小學體育教育的均衡發展創造優良條件。因此在全面把握教育事業發展現實情況的基礎上,國家層面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整合資源,注重職能發揮,通過政治、經濟與文化等多種方式的協調作用,從宏觀層面上推進社會經濟均衡發展。在此基礎上,把握農村經濟發展狀況,通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的深入推進,縮小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差距,這是城鄉小學體育教育均衡發展的前提條件,對于教育公平的全面化實現也具有一定促進作用。
2.2 落實硬件資源均衡配置,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城鄉小學體育教育過程中,硬件設施以及師資力量是影響其均衡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在教育公平大環境下,要注重經濟投入力量的不斷加大,從硬件配置完善以及師資力量增強這兩方面入手,提升城鄉小學體育教育發展的均衡化水平。具體來說,要立足小學體育教育的現實情況開展具體分析,通過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門職能的發揮,把握城鄉在硬件資源配置方面的差異化特征,致力于通過補償弱勢群體來推進教育發展,進而提升體育教育質量并維護教育的整體利益,促進城鄉小學體育教育均衡發展的順利實現。在城鄉小學體育教育過程中,通過對比可以發現,農村小學體育教育中硬件資源配置不夠完善,體育教育方面,農村學生處于弱勢地位,因此在教育公平視野下,要從政策制度以及體育經費等方面為農村小學體育教育提供支持,滿足學生體育鍛煉和訓練對于器材設施的現實需求,激發農村學生在體育教育方面的體驗,令其感知到體育活動的快樂,對于農村學生體育素質以及綜合能力的強化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對于城鄉小學體育教育發展均衡化實現業具有一定促進作用。
與此同時,完善的師資隊伍建設也是推進城鄉小學體育教育均衡發展的關鍵條件。農村小學條件比較艱苦,這也就使得很多教師走進農村小學參與體育教育的積極性不高,導致小學體育教育的均衡性不足[2]。為更好的對體育教師形成吸引,轉變當前體育教育均衡性不足的問題,教育部門要積極調整政策,從薪資和編制等方面入手,將素質高、專業能力強的優秀人才吸引到農村小學中,以確保城鄉小學體育教育課程能夠均衡且有序的開展。為切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需要教育部門把握現代教育整體形勢,充分認識到體育教育對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比如定期組織開展體育教師培訓活動,城鄉體育教育結對幫扶,拓寬體育教師的視野,令城鄉小學體育教育在師資方面的差異有所減小,從而更好的滿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推進體育教育的均衡化發展,通過實踐經驗的總結,真正意義上與教育公平相一致。
通過以上研究可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現,需要教育領域充分發揮其輔助作用,而在這一過程中,教育公平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基于教育公平視野下的城鄉小學體育教育的發展,要充分展現均衡性特征,要完善硬件設施與師資力量,滿足城鄉小學體育教育的現實需求,將均衡教育落到實處,這是推進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