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峰
(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羅嶺中心小學 安徽 安慶 246000)
陶行知老先生提倡“生活化教育”。杜威也曾說:“教育及生活、即生長,及經驗改造”。對于語言學習者來說,學習語言是為了表達和交流。英語水平要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中才能得到提高,但我們的學生并不生活在英語語言環境中,除了英語課堂,學生使用英語的機會很少。因此,筆者設想讓小學英語教學與學生的生活融為一體,用生活化理念構建英語教學。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摸索出“展示素材——再現情景——設計活動——探索習得”的生活化教學模式。
小學英語教材中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教材中涉及的英語知識也大多與他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在日常教學中筆者會有意識地去收集生活中的英語并將其帶進課堂,為教學服務。如在教字母時,我將生活中經常見到的英語縮寫詞(如:KFC,WC,TV)帶到課堂上,當學生看到這些常見的字母時都熱情高漲,他們體會到到了英語就在身邊,于是教學效率大大提高。又如教學PEP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2 My Family 時,我拿出一張family photo 向學生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激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然后,我讓學生拿出他們的family photo互相介紹,并且猜猜照片中的人物是誰、年紀多大,或者就人物的表情、衣著進行描述。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體會到運用語言的快樂和成就感。在生活化的英語課堂實踐中,源于真實生活的話題往往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因此,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素材,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興趣愛好出發,努力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真實的語言交流。
語言學家克魯姆說過:“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該是創造更多的情景,讓學生有機會用自己學到的語言材料。”因此,筆者在教學中注意將真實的生活引進課堂,縮短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距離,使學生置身于真實的學習情景之中,在情景中感受、理解、鞏固、運用語言。如筆者在教學PEP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的Recycle 2時,安排了“圣誕老人送禮物”的表演,各組學生自行安排角色,自有創意情景,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創設了各種不同的場景,整個活動過程中師生都沉浸在快樂的氛圍中。孩子們在充分體驗了成功與快樂的同時,對西方的節日文化內涵有了一定的認識。同時,這樣的活動也有利于培養用行為動作、語氣表情等進一步表達句子更深層含義的能力。
PEP教材六年級上冊Unit 2 Part A Let’s talk 教學內容為:
——Excuse me, is there a cinema near here?
——Yes,there is.
——Where is the cinema, please?
——It’s next to the hospital.
——Is it far from here?
——No,it’s not far.
——Thank you.
——You’re welcome.
筆者在對話教學時從真實生活出發,充分利用本地資源,模擬創設了幫助外地游客的生活情景。分別開設了以下活動:
活動一:教師出示本地地圖,和同學們一起認識地圖,說說地圖上的地點,說說自己家在哪條路上,離學校遠還是近,每天怎么去上學的。
活動二:Sarah要來巨石山旅游,根據老師提供的關鍵詞,請同學介紹自己的家鄉,幫助Sarah了解戲鄉羅嶺。
活動三:Sarah來到了羅嶺,可是她不認識路,教師扮演Sarah向同學們問路,引出新授對話。
活動四:一部分同學扮演游客,一部分同學扮本地人,進行問路對話。
活動五:評出最有禮貌獎,最有愛心獎,最佳向導,最佳游客。
生活化情景的創設看似簡單,實則對教師的要求非常高,教師要充分挖掘有效的課程資源,注重課堂生成,淡化教學痕跡,關注語言運用。
語言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生活化的活動旨在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經驗和真切的體驗。教材中有很多適合學生進行活動表演的語言材料,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拉近教材與現實的距離,模擬真實的生活,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如在教完PEP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4 We Love Animals 這一單元時,筆者設計了這樣的活動:課前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小動物頭飾,如elephant,panda,cat,rabbit,snake,dog,monkey等。課堂中在復習了這些單詞后,筆者在教室的墻壁上分別貼上“森林商店”、“水果店”、“文具店”、“服裝店”等背景圖,讓學生戴上頭飾進行表演。活動中,各個“小動物”穿行在商店中邊聊邊購,學生表演栩栩如生,對句型“I’m a/an…”“How much is it?”“Thank you.”“You are welcome.”的運用也恰到好處。
學生在校期間,教師可以經常和他們用英語進行簡單的交流。同時,教師也應該鼓勵學生之間用英語進行對話,從而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鞏固他們的語言習得。具體來說我們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4.1 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稱英文名字。
4.2 學生每天早晨到校后與值日班長用英語進行簡單的對話交流之后再進教室。
4.3 教師利用午休時間或興趣課給學生講英語故事或讓學生欣賞英語動畫片,從而讓學生獲得豐富的語言輸入和語言體驗。
4.4 在一段時間內固定某一天為“英語日”。在“英語日”里,師生、生生之間用英語進行交流,增進學習。
4.5 舉辦一些小型英語比賽,如歌唱比賽、朗讀比賽、書寫比賽、課本劇表演比賽等,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英語,獲得成就感。
只要我們持之以恒,不斷地去探索、去實踐,并且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就一定能推陳出新,讓孩子們在生活化的環境中輕松而愉悅的學習英語、運用英語,從而真正實現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