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娣
(貴州省金沙縣民族中學 貴州 金沙 551808)
1.1 強化思想教育。體育教學中的德育,可通過體育課教學內容的編排和組織,向學生進行集體主義、勇敢頑強、吃苦耐勞、拼搏進取等良好品德的教育。學校體育活動形式多采用競賽、評比和獎勵優勝等方法進行,通過比賽可以激發學生的拼搏精神。體育比賽對優勝者的獎賞,能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滿足和感情上的愉悅,激發學生鍛煉身體與發展才能的積極性,培養敢于爭光、力爭第一的個性競爭意識,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競爭要求。此外,體育教學與其它課教學形式不同,體育課要求上課必須整隊,在練習中還要按一定的組織形式進行,在練習時還要對學生進行保護與幫助,這些嚴格的紀律和嚴密的組織,都蘊藏著德育的因素,并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自己行為的責任感,培養學生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性與共性的關系,形成團結互助,自覺遵守紀律、關心別人的良好思想品德。
1.2 開發智力。體育鍛煉能促進大腦發育,改善機能,為人們從事智力活動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同時還可以促進人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等智力因素的發展。通過體育鍛煉能促進神經系統興奮過程增強,抑制過程加深,從而改善神經過程的均衡性和靈活性,提高大腦皮層的分析能力,使學生反應迅速,注意力集中,感知敏銳準確,思維敏捷靈活,判斷能力加強,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從事智力活動。
1.3 培養審美意識。在多姿多彩的學校體育中,教師流利的講解和優美的示范、各種教法手段的運用、以及各種隊列練習與技術練習,各種體育競賽與表演等,都可以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并獲得美的情感體驗。從而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和熱愛美。
2.1 體育課常常被其它學科以各種理由占用。課間操和課外活動,則是學生自由活動,沒有教師統一組織。學生的體育鍛煉時間大大縮水,身體素質得不到保證。
2.2 體育活動形式單一,除了長跑就是丟手絹。長此以往,學生對體育課產生了厭倦情緒。
2.3 體育活動的減少使得學生運動量減少,訓練強度降低,身體素質、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有關部門對學生的體質監測表明,現在學生的營養狀況和體形身高都比過去提高了,體重也增加了,但肺活量、耐力、力量、速度等許多體能指標呈下降趨勢。“豆芽”和小胖墩體形屢見不鮮。現在獨生子女較多,家長對孩子呵護有加,學校出于安全考慮,取消了一些較苦、較累、較危險的運動項目,如長跑、三鐵(鉛球、鐵餅、標槍)、跳馬、單杠、雙杠等,導致學生的活動內容和強度大大減少,身體素質普遍下降。
3.1 重視不夠,課時不足。由于體育不是考試科目,受升學思想和壓力的影響,社會、家長、學校領導和教師對體育課的重視不夠,學生的成長和進步都主要是以考試學科的成績作為評價標準。
3.2 體育器材匱乏,教學方式單一。學校的有限的教育經費幾乎都被投入到學校的辦公及考試學科的超、代課、升學獎勵等方面,而很少用于購置體育器材。
3.3 強調安全,束縛了體育活動的開展。隨著媒體對學校安全事故的曝光及家長維權意識的提高,領導和老師都把學生安全放在首位,老師上課就怕出安全問題。一旦出了事故,家長就會來找學校和老師賠償。雖然很多時候不是老師的原因,但學校還得應付。多數情況下為了息事寧人,學校和老師只好承擔了費用。這這些情況都極大地束縛了老師的手腳,打擊了老師的上課積極性。
4.1 加強對體育價值的輿論宣傳。通過各種新聞媒介大張旗鼓宣傳,使每個公民真正了解體育教學的重要意義。
4.2 改變單純以升學評價學校和以考試成績評價教師的不良傾向,加強農村初中體育工作規章制度建設,使農村初中體育逐步實現規范化、科學化,不斷發現和培養鄉、村體育工作的先進典型,樹立榜樣,使得學有方向、趕有目標,創造良好的體育環境。
4.3 加強體育場地、器材設備的建設。積極爭取政府各部門對學校體育經費的投入,爭取盡可能多的社會支持,從而解決農村學校體育經費不足的問題。教師也應充分應用現有的體育設施和器材,加強體育教學研究和體育活動的指導,切實保證學生體育鍛煉有一定的運動量和運動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