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金
(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東城實驗學校 四川 廣元 628017)
很多教師在自己讀書時沒有開設科學課,而開設的是結論已歸納在課本上的自然課,只需背下結論即可。可科學課不同,書本上沒有歸結出結論,需要師生通過探究去歸納總結。很多教師接到這門課不知該怎么辦?這就需要有關領導經常組織形式多樣、切實有效的培訓、學習,讓科學老師多聽公開課,觀看一些科學課實錄光盤,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獲得教育啟迪,改進教學方法;平時多看教師用書和教材,加強對教材深度和廣度的理解,領悟教材編寫意圖,掌握教法與學法,進行課程整合。教師還應認真備課,寫出科學教案和每節課所使用的教學方法,課堂上出現的閃光點要及時記錄下來,課后總結得失,并寫出反思;科學教師還要多看科學雜志,到圖書館或上網查閱資料,并做科學筆記,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不斷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
為了上好科學課,我們首先要做一個“百寶箱”,收集、保存身邊一些可用于教學的材料,如飲料瓶、易拉罐、小磁鐵鐵釘小木塊、細鐵絲銅鑰匙塑料杯.注射器、橡膠管、玻璃瓶等,有些東西還得貼上標簽使他們一眼就能看出是用于哪一課。其次,引導學生采集并制作植物或昆蟲標本。在這方面農村學校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小動物等都是我們制作標本的好材料,我們應當珍惜并充分利用大自然這個寶庫。例如教學《植物的根莖》一課時我組織學生到田間采集竹子葉、蒲公英、狗尾巴草等植物,并把它們制作成標本,上課時對照書本比較異同。再次,隨時了解周圍的事物,如最近農民在地里做了些什么農活,地里長了什么農作物,哪些農作物剛種下,哪些農作物開始收割,當地有哪些常見的植物和動物,它們的生長環境、生長規律是怎樣的,當地生態環境怎樣,把這些內容隨手記錄下來,制成一份當地的自然歷,可以補充到我們的科學教學中。我們要利用收集的廢舊材料做一些簡易而實用的教具,以生動科學課堂。
科學教學中動手動腦、實際操作的訓練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實驗操作活動是讓學生在“做”中學,“做”中長知識、長能力的一種話動;還是檢查自己的假設是否正確的過程,是學生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關鍵。它可以使學生保持濃厚的科學探究興趣,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鍛煉學生的觀察、思維、想像、創造以及動手的能力。農村小學雖然沒有能力購買實驗器材但我們可以用百寶箱”里的材料來做實驗。比如三年級《磁鐵能吸起什么?》一課,我為學生準備了鐵片、銅片紙片、玻璃片;鐵質的曲別針,又自制了銅曲別針鋁曲別針;鐵釘、園珠筆、塑料棒、木條等材料;鐵鑰匙、銅鑰匙、塑料鑰匙等材料。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我們發現:同樣都是片,只有鐵片被吸引同樣都是曲別針,只有鐵曲別針被吸引:同樣都是細長條形的東西,只有鐵釘被吸引;同樣都是鑰匙,只有鐵質的被吸引。在此基礎上學生進行猜測:磁鐵能夠吸引鐵。然后學生可以根據其他的實驗材料來驗證猜測,得出正確結論。再如教學《空氣在哪里》-課時做”杯鹿的紙不會濕”的實驗;教學(溶解》課時做水的溶解能力實驗;教學《土壤》課時做土壤的組成實驗等。這些都可以充分發揮科學課”做”的特點,根據教材學生的特點和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的“做”創設環境,在“做”的過程中給予學生有效的指導,使學生學會“做”的方法,通過“做”來掌握知識提開能力,培養出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
隨著基礎課程改革的深人,對山區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素養的提升要求更高了,特別是農村教師的科學素養。要求科學教師不僅要有過硬的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還要更新觀念,通過各種媒體學習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并在科學課堂上大膽實踐,課后寫出心得和反思,并眼教學經驗比較豐富的老師交流或提出來組織學校教師一起研討。不管是室內課還是室外課,把上得比較好的課讓老師們一起觀摩,如果有條件可以刻錄成光盤以備借鑒;如果上得不如意,學生接受不了,就得改變教學方法,探索出學生容易接受的新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提高科學課的教育教學質量。
總之,只要我們精心準備,采取多種多樣的方法,一定能讓我們農村小學的科學課上的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