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桂畑
(貴州省遵義市第十四中學 貴州 遵義 563127)
所謂“博古通今”,讀史使人明智。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歷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習歷史,不僅可以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讓學生更加明智,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在高中歷史的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現代教育理念,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索歷史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學生歷史學習的效率。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由于受到“重理輕文”思想的影響,高中歷史的教學存在不少問題,如機械的知識傳授、機械的記憶等,影響了學生對歷史學習的效果。本文結合新課程改革的思想,探索在現代教育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有效性對策。
1.1 “重理輕文”思想普遍存在。一直以來,重理輕文的思想在中國普遍存在。在高考招生的過程中,很多大學的招錄名額中絕大多數的指標都是提供給理工科院校的,而且國家教育投資的重點也是放在理工類學科方面,這種政策方面的傾向造成了廣大中國家長和學生過分地將自己的視線和重點集中在數理化等課程上,而對于歷史、地理等人文學科沒有進行足夠的重視。需求方面的不平衡性進一步導致了歷史學科被邊緣化,在整個高中教學活動中也被置于次要的位置。
1.2 應試化的教學目標促使了機械化的學習模式產生。歷史學科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也僅僅是幫助學生對相關歷史知識點進行記憶,很少有機會對深層次的歷史問題進行講解和分析,這就給學生造成了一種思維上的錯覺,認為歷史僅僅是一門識記性的學科,只要花費足夠的時間進行背誦記憶即可,不需要進行過多的重視。然而,高中歷史教學是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活動,現在所提倡的素質教學不僅僅需要培養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更要加強學生的人文素質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學目的。
1.3 教師的教學刻板枯燥。歷史是一門內涵非常豐富的學科,包含著不同時期的科技、政治、文化、風俗、經濟等全方位的歷史知識,因此,歷史這門學科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和生動的。但是,現階段的歷史教學內容過于僵化和呆板,整個歷史教學活動圍繞考試進行開展,課堂教學內容也是單調的老師講解和學生背誦,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加上枯燥的課本內容很難使學生對高中歷史產生足夠的興趣和愛好。
以上,筆者分析了當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從這些問題我們可以看出,當前,歷史學科的課堂教學現狀不容樂觀,歷史學科被邊緣化的現狀,嚴重影響了歷史教育的意義和目標實現。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教師必須做出一定的改革和調整,方能實現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改革和創新。
2.1 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高中歷史的教學中,教師應當通過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的創新,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過程中,筆者總結出了以下幾點策略:首先,在課堂導入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使用簡潔且具有吸引力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研究課本知識,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實現良好的學習效果;其次,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引入案例教學,通過案例的生動性和直觀性,深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識和了解,同時培養學生將歷史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第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使用一些深刻的、具有感染力的語言,如百家講壇中關于歷史故事的講解,為什么如此深入人心,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他們在講解的過程中對歷史事件的披露一針見血,言辭犀利;最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通過以上的策略,必定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不斷提升。
2.2 不斷提升歷史教師的綜合素質。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綜合素質和課堂教學效率息息相關。簡單而言,如果教師綜合素質較高,懂得很多知識,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將很多知識融會貫通,勢必會使得課堂教學的內容和手段都豐富多彩,課堂教學效率自然得到提升。反之,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會對學生講解一些干巴巴的課本條款,學生聽得昏昏欲睡,課堂教學效率自然難以提升。由此可見,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綜合素質對課堂教學效率具有直接性的影響。
2.3 不斷能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對于高中歷史的課堂教學而言,除了不斷豐富教學內容之外,教師也應當不斷創新教學的模式和手段,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根據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采取具有差異性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對個別的學生進行單獨輔導,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和共同發展。此外,教師亦可通過一些合作學習、小組學習的模式,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強化對歷史知識的認識和了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的歷史背景之下,教師在高中歷史的課堂教學中,應當認真分析自己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的創新,促進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改革,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