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麗紅
(遼寧省大連莊河市徐嶺鎮中心幼兒園 遼寧 莊河 116400)
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將他們積累的各種生活經驗再現出來,并通過操作及與他人的對話接觸加深關于這些生活經驗的印象,發展其語言表達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的一種游戲形式。它有助于幼兒形成健康的情緒情感,掌握社會行為規范和道德準則,從而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我班“愛心醫院”是根據幼兒的興趣而設置的,是孩子們最喜歡玩的角色區。首先,我通過組織幼兒討論,了解幼兒興趣、想法及簡單玩法之后在小醫院里確定角色:分別是醫生、護士及病人。通過制作區牌確定進區人數,并設置了區規,逐步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經過近一個學期的實踐,現在孩子們已經建立了較為真實的區域規則,他們已經能自如的按“就醫流程”開展角色扮演游戲。
2.1 “愛心醫院”開設初的必備材料。首先,我在“愛心醫院”里為幼兒提供了游戲活動中需要的材料:兩套醫用服裝和帽子、沙發床、一張小桌子、兩個小凳子、自制醫藥箱、各種空藥盒、藥瓶、醫用脫脂棉、醫用棉簽、聽診器、體溫計、針管、掛號本、電話機等材料。這些材料均通過嚴格消毒后相繼投放到了活動區里,我還把收集到的空注射液瓶經消毒后提供到了醫院中,豐富材料的提供能夠滿足幼兒的生活經驗,啟發幼兒豐富的聯想,進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2 逐漸豐富游戲材料,提高幼兒游戲興趣。“愛心醫院”開設初期,孩子們總是爭先恐后的到醫院活動,可是一段時間后,醫院逐漸變得冷清了,于是我又適時增加了一些材料,如,注射液、血壓計、聽診器等。游戲材料的豐富使幼兒游戲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這使我認識到活動區的材料不要一成不變,要能夠根據幼兒的需要適時的增加相關材料,這樣才能提高幼兒活動的積極性。所以在以后的游戲中我經常有計劃地設計增加相關材料。
3.1 以問題引發孩子們確立角色游戲的規則。角色游戲是孩子們按自己的需要、興趣和意愿來進行活動,給孩子們提供的是一個自由開放的活動環境和氛圍,在不受外顯規則約束的角色游戲中,孩子之間就會產生互相干擾,游戲活動也就無法順利開展。因此,我根據角色游戲中實際問題,以尊重孩子為原則,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引發孩子們進行思考討論,確立游戲規則,從而增強幼兒的規則意識。例如,在“愛心醫院”中有時會有看病人多,發生爭先看病的現象,所以導致場面很混亂,游戲規則不明確。我就試著讓幼兒通過討論自己來想解決的辦法,大家一致找出了問題發生的原因,同時想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看病的時候一定要有先后順序,要學會耐心等待,就算再著急也要遵守程序與規則。由于規則是幼兒自己想辦法確立的,游戲中他們就能主動遵守規則并互相監督。
3.2 以需求引導孩子生成角色游戲的規則。角色游戲中經常會出現角色爭搶這一現象,而孩子們的游戲水平有限,如果在游戲中沒有老師的引導勢必影響游戲情節發展和整個游戲的開展。因此,我又根據游戲中出現的角色爭搶現象,以尊重孩子們游戲意愿為原則,以滿足孩子們角色需求為目的,引導孩子們生成新的游戲規則。比如在游戲中讓幼兒試著用石頭、剪刀、布、抽簽等方法輪流扮演,解決了角色分配的問題,同時也滿足了孩子對游戲的意愿和需求。
最后,根據實際情況,我與孩子們共同協商,制定出了“愛心醫院”的區規:(1)進區人數為4—6人。(2)共同協商分配角色。(3)一定要記住自己的角色及角色的職責。(4)要角色互換。(5)活動后要記得整理材料。
4.1 為游戲開展積累相應經驗。為了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我通過組織集體教學、情境表演等方式引導幼兒了解如何當病人,如,感冒、發燒,可摸著自己的頭來看病;肚子痛,可用手按著肚子、彎著腰;嗓子不舒服可以咳嗽著來看病。并學習向醫生清楚講出自己的癥狀。
4.2 注意觀察與指導。通過觀察我發現幼兒游戲時的角色意識不強,我通過在活動前以角色競爭的方式讓幼兒來確定各自的分工,在角色競爭之前,告訴幼兒選擇這一角色的標準。例如:醫生要有愛心和耐心。能夠體會病人的痛苦,并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法來為病人解除痛苦。護士要懂得關心、體貼病人,看到病人不舒服,應耐心、細致地詢問,并為其開藥告訴病人吃藥的劑量或者打針。在選擇當“病人”時,“病人”需要裝得很痛苦,需要“醫生”、“護士”的治療和關心,并且,“病人”在被得到救治關心時,懂得感激之情。漸漸地幼兒游戲時的角色意識逐漸增強了。
4.3 引導幼兒自我評價。活動區活動結束后,要組織幼兒進行評價。幼兒的自評與教師的評價,不僅能促使幼兒相互交流游戲的方法與經驗,也能起到提高幼兒游戲水平的作用。通過實踐我嘗試把游戲中的孩子們用手機拍下來上傳電腦與幼兒一起分享與評價,這一評價環節又再一次的對游戲進行了提升,提高了幼兒的自我評價游戲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