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源任 李詩陽 馮奇桃
(海南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急診科,海南 海口 570311)
呼吸心搏驟停是臨床危重急癥,需要及時搶救以挽救患者生命。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fā)展,呼吸心搏驟停患者與日俱增,提高此類患者的救治率十分迫切。如搶救不及時,4~5 min患者的重要臟器則可能出現(xiàn)不可逆性損傷,即便僥幸存活也可能導致終身殘疾〔1〕。因此,心肺復蘇(CPR)的成功與否是決定此類患者救治效果的關鍵〔2〕。胸外心臟按壓及體外電擊除顫對絕大多數(shù)心搏驟停可達到較好療效,但是對于呼吸驟停的通氣途徑建立上尚有爭議〔3,4〕。如患者有幸抵達醫(yī)院或者呼吸心搏驟停發(fā)生在醫(yī)院,通氣的方式可以為面罩吸氧,也可以采用插管給氧〔5,6〕。本研究嘗試以老年呼吸心搏驟停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面罩聯(lián)合插管通氣法的效果,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1.1研究對象 納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海南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收治的老年呼吸心搏驟停患者。患者年齡均≥60歲,在醫(yī)院行CPR搶救,患者保留完整臨床資料。依據(jù)CPR時給氧氣方式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氣管插管聯(lián)合面罩給氧)及對照組(面罩給氧)。共計納入觀察組43例,對照組44例。兩組患者在性別比例、年齡、體重指數(shù)(BMI)、吸煙史及病因分布上比較均未見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治療方法及標準 接診患者后立即進行CPR〔7,8〕,建立靜脈通路,體外電擊除顫。CPR方法簡述:徒手心臟按壓,每分鐘按壓100次以上,按壓深度>5 cm,心臟按壓與放松時間控制在1∶1,同時給予面罩通氣;觀察組在此基礎之上,給予氣管插管給氧。
CPR成功標準:自主循環(huán)恢復(收縮壓>60 mmHg),出現(xiàn)自主呼吸,血氧飽和度(SpO2)>90%。于開始搶救后30 min,評估患者SpO2及平均動脈壓(MAP)。治療后24 h,抽取存活患者外周血5 ml,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IL)-6及腫瘤壞死因子(TNF)-α。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一般臨床資料;對比兩組搶救效果,包括:MAP、SpO2及CPR成功率;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應激/炎癥指標,包括外周血CRP、IL-6及TNF-α水平。
1.4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23.0軟件進行χ2檢驗、t檢驗。
2.1兩組搶救效果比較 搶救1 h后,觀察組SpO2及MAP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01)。觀察組CPR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搶救效果比較
2.2兩組治療后系統(tǒng)性炎癥及應激比較 兩組治療后外周血CRP、TNF-α及IL-6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01)。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后系統(tǒng)性炎癥及應激比較
呼吸心搏驟停的搶救成功率是一個反映總體社會醫(yī)療水平的指標。隨著我國急救機制的完善,越來越多的危急癥患者可被迅速轉運至醫(yī)院,獲得更為有效的搶救性治療〔9〕。事實上,發(fā)生在院外的呼吸心搏驟停搶救成功率受到諸多限制而難以提高。對于老年呼吸心搏驟停患者而言,其全身各組織器官的功能均處于退化階段,對于缺氧的耐受性更低〔10〕。因而,及早建立有效的給氧途徑是決定搶救療效的關鍵〔11〕。與院外僅能夠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不同,在醫(yī)院內有多種通氣方式可供選擇,常用的有面罩給氧和氣管插管給氧。這兩種通氣方法各有利弊,面罩給氧屬于無創(chuàng)通氣,而且操作便利可及時建立通氣途徑。氣管插管給氧則需要進行插管操作,這可能需要30 s至1 min時間。本研究分析了將兩種方法進行聯(lián)合的效果,首先進行面罩給氧以及時解決通氣問題,同時做氣管插管準備后進行更為有效的氣管通氣。
本研究顯示,相對于單純面罩給氧,面罩聯(lián)合氣管插管顯著提高了CPR成功率。在搶救1 h后,觀察組患者SpO2及MAP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聯(lián)合法更有利于患者迅速恢復心肺功能。呼吸心搏驟停直接導致組織臟器缺血和缺氧,如持續(xù)時間較長,即便通過搶救挽救了患者生命也必將遺留臟器功能不可能損害〔12〕。從另一個角度審視,呼吸心搏驟停及CPR的整個過程是一個全身性缺血再灌注的過程,患者在此過程中產(chǎn)生的系統(tǒng)性炎癥/應激反應是決定復蘇后是否產(chǎn)生嚴重并發(fā)癥的關鍵〔13〕。CPR是臨床常用的應激指標,而TNF-α及IL-6是非特異性炎癥指標,在損傷及感染中均可高表達〔14,15〕。而CPR成功后并不意味著患者已經(jīng)治愈。事實上,復蘇后重要臟器功能衰竭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這與系統(tǒng)性炎癥反應密切相關〔16,17〕。這提示更為有效的通氣治療顯著降低了CPR過程中患者的系統(tǒng)性炎癥反應。雖然本研究取得了一些發(fā)現(xiàn),但由于樣本量有效,所得結果仍然需要進一步擴大樣本量以證實。
綜上,在急診搶救老年CPR中,面罩與插管聯(lián)合法比單獨面罩效果更優(yō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