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熱古麗·熱依木 吐爾遜·買買提 貝力克孜·麥麥提 姚愛榮
(1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醫學系,新疆 阿克蘇 843100;2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檢驗中心)
據統計,目前中國男性肺癌的發病率為5.09萬人/年,中國女性肺癌的發病率也達2.24萬人/年〔1〕。活性氧(ROS)是機體氧化應激反應時產生的,在腫瘤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在免疫功能調節中,細胞質膜上的還原型煙酰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同源物(NOX)2參與細胞反應生成ROS,其存在影響淋巴細胞的生成與成熟〔2,3〕。本研究主要分析ROS與免疫功能的相關性。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肺癌患者87例為肺癌組,年齡52~73歲,平均62.61歲,男52例,女35例;按ROS水平不同分為3組,ROS<35.0為C組,35.0 1.2主要儀器及試劑 RPMI1640培養基(購自美國sigIlla公司),胎牛血清(購自美國Gibco公司),肺泡細胞(購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庫),2'-7'-二氧二氫熒光素二乙酸酯(H2DCFDA)染液(購自上海皓元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試劑盒(購自上海科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ROS水平檢測試劑盒(購自上海翊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流式細胞儀〔購自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 1.3細胞分離和培養 取術中切除的肺癌組織,立即浸泡于無菌的Hank液中,脈沖式反復沖洗多次后,用組織剪剪成1.0~1.5 mm3碎塊狀,加入0.25%胰蛋白酶溶液和0.02%乙二胺四乙酸(EDTA)消化液,量約為碎塊組織混合液的10倍,在37℃溫度下消化30 min,每5 min搖動1次,將消化液除去,以不含血清的RPMI1640培養液多次沖洗剩余組織,然后加入適量培養液,以巴氏管反復吹打組織液至單細胞狀態〔4,5〕。在細胞中加入RPMI1640完全培養基(含10%胎牛血清),搖晃均勻后,在1 000 r/min下離心10 min,將上清液倒掉,加入5 ml細胞培養液懸浮細胞后,接種到細胞培養瓶中,在37℃,5%CO2的培養箱中培養。觀察細胞密度>90%時,棄去細胞培養液,加入0.25%的胰蛋白酶消化細胞,在1 000 r/min下,離心10 min,用適量RPMI1640完全培養基懸浮細胞后,按照不同比例接種到細胞培養瓶中繼續培養〔4,6〕,同法進行正常肺泡細胞培養。 1.4ROS水平測定 將培養的肺癌細胞以每孔4×103個細胞接種到96孔細胞培養板上,在37℃,5%CO2培養箱中培養48 h后,棄去上清液,將H2DCFDA染液(5 μmol/L)按每孔100 μl加入,避光條件下反應30 min后,利用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檢測細胞熒光強度,激發波長和吸收波長分別為380 nm和532 nm,熒光強度即代表ROS水平〔7,8〕,同法測定正常肺泡細胞中ROS水平。 1.5免疫功能測定 術前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T 淋巴細胞亞群(CD4+、CD8+、CD4+/CD8+)、自然殺傷(NK)細胞百分比〔5,9〕;用ELISA測定空腹靜脈血中可溶性白細胞介素-2受體(sIL-2R)水平〔10〕。 1.6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配對t檢驗。 2.1兩組ROS水平比較 肺癌組ROS水平與對照組比較明顯升高(P<0.05)。 2.2兩組免疫功能水平比較 肺癌組CD4+、CD8+、CD4+/CD8+、NK細胞百分比、sIL-2R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肺癌患者細胞中ROS水平與免疫功能相關性比較 A、C組免疫功能水平除CD4+/CD8+顯著高于B組,其余指標均顯著低于B組,A、B、C三組免疫功能水平除CD4+/CD8+顯著低于對照組外,其余指標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肺癌患者細胞中ROS及T淋巴細胞水平測定 與對照組比較:1)P<0.05;與B組比較:2)P<0.05 肺癌是惡性腫瘤中治療效果相對較差的一種癌癥,5%的肺癌病患在初診時即已發生遠處轉移,而外科手術治療無疑是現在最直接有效的治療方法,目前多種微創外科治療方法在肺癌的治療中發揮了強大優勢,結合后續放療和化療等治療手段,臨床療效正在逐步提高。但肺癌患者機體免疫力往往很差,這在客觀上限制了上述治療方法的應用。相關文獻報道提示ROS是影響人體衰老、染色體畸變、細胞凋亡、腫瘤發生及進展的重要分子物質〔11~14〕,隨著對ROS研究的深入,對其認識也更加全面,ROS參與多種途徑的信息傳遞過程,參與多種生物學效應,在氧化還原敏感性基因調節等過程中起重要作用〔15,16〕。本研究在通過對相關文獻報道整理總結的基礎上,提出了對早期肺癌患者癌細胞中ROS水平與機體免疫力的相關性研究,旨在探索兩者相關性,為進一步研究提高免疫力和腫瘤治療尋找可靠依據。 ROS的雙向生物學效應吸引了眾多研究者對其特性、作用過程、影響因素等進行深入研究。ROS在細胞線粒體內膜上的電子傳遞鏈過程中產生,在有氧呼吸過程中,真核細胞中多數可產生不同濃度的ROS作用于信號傳遞。ROS最先發現于吞噬細胞,隨著相關檢測技術的發展,陸續在T、B淋巴細胞中發現ROS,尤其是在T淋巴細胞受體活化后的極短時間內其細胞內即可檢測到ROS生成,說明ROS是T淋巴細胞受體活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分子之一〔17〕。研究數據顯示,淋巴細胞主要通過細胞膜上NOX2作用生成,而實驗動物體內后者功能缺失的T淋巴細胞中ROS的生成量顯著減少且對慢性肉芽腫性病(CGD)易感,這說明機體免疫系統中ROS 的主要來源于NOX2〔18〕。 ROS在機體遭遇病原體侵入后可大量產生,成為機體防御病原體的武器,目前其產生的超氧化物對于病原體的防御殺傷能力還未有明確定論〔2〕,但超氧化物可進行后續反應生成相對穩定的過氧化氫(H2O2),而H2O2可反應達到殺傷病原體的目的〔2〕。ROS可提高NK細胞的活性且介導NK細胞的病原體溶解作用。Case等〔19〕在ROS影響胸腺T細胞發育成熟的實驗中,提高胸腺組織中ROS濃度后T細胞發育明顯受到抑制且影響獲得性免疫功能的成熟。 對于肺癌患者,提高免疫力治療是整個治療方案和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項治療措施,但由于癌細胞轉移、肺功能下降等因素制約,許多肺癌患者免疫力十分低下,后續治療效果欠佳。ROS對機體具有雙重效應,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可通過對肺癌細胞中ROS水平的測定與機體免疫功能水平相對比,進一步把握兩者之間的相關性,為制定肺癌患者治療方案提供參考。本研究中數據分析顯示,肺癌患者癌細胞內ROS水平較正常肺泡細胞明顯增高,提示ROS在肺癌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機體免疫功能水平與肺癌細胞中ROS濃度水平具有明顯依賴性,ROS低濃度的增高有助于機體免疫功能提高,高濃度的增高使得機體免疫功能下降,相關性呈現波峰狀態。 隨著現代檢測技術的發展,對ROS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化和多元,ROS在腫瘤發生、發展及轉移中的具體作用機制正在被一步步剖析,在對機體免疫力調節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凸顯,本研究通過闡述肺癌細胞中ROS水平與免疫功能強弱之間的關系,為早期肺癌患者提高免疫力和腫瘤治療尋找最佳契機。我們可以通過調控肺癌細胞中ROS水平至適當濃度,使機體具有最佳免疫功能,結合提高免疫力藥物治療,為腫瘤治療方案的施行創造機會。后期,我們將繼續探索免疫功能最佳的肺癌細胞中ROS濃度靶點,為臨床研究提供依據,為肺癌的治療營造更好的機體條件。2 結 果

3 討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