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方 徐萍
(黔西南州人民醫院呼吸科,貴州 興義 562400)
醫院獲得性肺炎(HAP)是臨床常見的醫院內感染性疾病,患者入院時不存在肺部感染現象,或者不處于肺炎感染的潛伏期,但入院后的48 h內由于各種細菌、真菌、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等病原微生物的侵襲而引起肺部實質炎癥感染,對患者的臨床治療和生活質量帶來不良影響〔1,2〕。老年患者是HAP的高發群體,由于此類人群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免疫能力下降,各組織器官功能減弱及受到本身疾病的影響,在入院后出現HAP的概率要高于其他年齡段的患者〔3,4〕。HAP患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神志模糊等,但咳嗽、咳痰、發熱等肺部感染的癥狀較為少見,因此不利于HAP的早期發現,造成患者病情的進一步惡化〔5〕。針對HAP患者實施早期的診斷、病情評估,對于HAP的治療和預后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研究人員發現炎癥標志物降鈣素原(PCT)、白細胞介素(IL)-10、腫瘤壞死因子(TNF)-α在HAP患者體內呈現異常表達,并且其表達水平與病情進展程度有著密切關聯,研究這些炎癥指標水平的變化可能對HAP的診斷、療效評估等有著一定的指導意義〔6~8〕。本研究旨在探討PCT、IL-10、TNF-α在老年HAP患者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1.1臨床資料 以黔西南州人民醫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HAP患者為HAP組,納入標準:① 患者均符合2016年中國衛生部制定的《中國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9〕中關于HAP的診斷標準;② 均為老年患者,年齡≥60歲;③ 患者確診后即接受HAP的相應治療,對治療藥物無嚴重過敏反應;④ 患者或家屬對研究內容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 入院前已經存在肺部感染或其他肺部炎癥疾病的患者;② 合并其他組織器官感染或術后肺部感染者;③ 入組前已經服用相關抗感染藥物可能影響各檢測指標結果者。HAP組男49例、女31例,年齡60~78歲,平均(68.44±5.92)歲。HAP組患者按肺部感染評分(CPIS)〔10〕分為輕度肺炎組和重度肺炎組,其中輕度肺炎組46例(CPIS評分<6分),重度肺炎組34例(CPIS評分≥6分)。另選取同時期在黔西南州人民醫院進行健康體檢的40例健康受試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60~76歲,平均(67.31±5.72)歲。兩組性別、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方案經醫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
1.2研究方法 兩組均于剛入院時分別采集晨起空腹靜脈血5 ml,于TGL-20KR型高速離心機(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進行離心,3 000 r/min,10 min后分離得到血清樣品,于低溫冰箱中保存,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檢測血清中PCT、IL-10、TNF-α水平,相關檢測試劑盒購自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操作步驟嚴格按照說明書要求進行。HAP組確診后即開始采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在治療1、7、15 d后采集患者的空腹靜脈血,分別檢測PCT、IL-10、TNF-α水平。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t檢驗,F檢驗,χ2檢驗及Spearman相關分析。
2.1HAP組與對照組PCT、IL-10、TNF-α水平比較 入院時HAP組PCT、IL-10、TNF-α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HAP組與對照組PCT、IL-10、TNF-α水平比較
2.2不同病情HAP患者PCT、IL-10、TNF-α水平比較 重度肺炎組PCT、IL-10、TNF-α水平均顯著高于輕度肺炎組(P<0.05),見表2。

表2 輕度肺炎組與重度肺炎組PCT、IL-10、TNF-α水平比較
2.3HAP組治療前后不同時間點PCT、IL-10、TNF-α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HAP患者在治療后的PCT、IL-10、TNF-α水平均顯著下降,且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各指標呈降低的趨勢,不同時間點各指標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HAP組治療前后不同時間點PCT、IL-10、TNF-α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1)P<0.05;與治療1 d后比較:2)P<0.05;與治療7 d后比較:3)P<0.05
2.4PCT、IL-10、TNF-α與CPIS評分相關性 老年HAP患者血清PCT與IL-10、TNF-α指標與CPIS評分間均呈正相關(r=0.487、0.529、0.543,P=0.025、0.008、0.000)。
醫院內各病區是各種細菌、真菌、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等致病微生物集中的場所,在這些致病微生物及其他易感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及受到老年患者本身免疫能力低下的影響,老年患者在住院后成為HAP的易感人群〔11,12〕。HAP發病后缺乏典型的臨床癥狀,僅有輕微的精神萎靡、神志不清、呼吸困難加重、呼吸道膿性分泌物出現等,而典型的高熱、胸痛、寒戰等急性肺部感染癥狀則不多見。HAP的早期診斷較為困難,患者病情快速加重,并迅速轉化為重癥肺炎,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帶來嚴重的危害〔13,14〕。因此,急需采取準確有效的檢查方法對HAP進行盡早地確診,使患者能夠獲得及時的治療,避免HAP病情的進一步惡化。PCT、IL-10、TNF-α等均為代表性的炎癥因子,在各型炎癥感染性疾病診斷過程發揮重要作用。
本研究表明PCT、IL-10、TNF-α等炎癥因子指標可能參與了HAP的發生、發展過程〔15〕。PCT為多個氨基酸縮合組成的糖蛋白,屬于降鈣素的前肽物質,主要由肝臟合成分泌,可發揮抗炎調節的生物學功能。在健康人群體內,PCT的含量處于較低水平,當機體出現感染或其他炎癥反應時,其含量會急劇升高,同時還會引起人血促炎性因子的升高,而炎性因子又反作用于誘導PCT的合成,因此PCT可作為一種炎癥因子參與HAP發病的級聯反應〔16,17〕。IL-10是機體重要的參與免疫調節的炎癥因子,是機體的主要抗炎因子,正常人體中IL-10處于較低水平,此時其可防止機體炎癥反應導致的組織損傷,但大量的IL-10可造成機體的持續免疫抑制,對病原體的清除能力下降,致使機體受到外界感染的風險增大〔7,18〕。TNF-α是一種具有直接殺傷腫瘤細胞并對正常細胞無明顯毒性的細胞因子,另外,還參與了機體內的重要炎癥反應。TNF-α是繼發性炎癥反應的重要趨化因子,是在各種刺激因素的作用下最早分泌的炎癥因子,因此其在HAP疾病發病和進展中發揮重要作用〔19〕。本研究提示PCT、IL-10、TNF-α三種炎癥指標不僅可以準確判斷HAP發生,還能對病情的進展情況、病情嚴重程度進行有效評估。三種炎癥因子水平隨著HAP病情的好轉而逐漸降低,這些炎癥因子可以用于HAP治療過程中的療效評估中。本研究相關性分析進一步表明PCT、IL-10、TNF-α表達與老年HAP患者的疾病程度有關。因此,監測PCT、IL-10、TNF-α水平對患者病情程度的判斷和預后效果的評估有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