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軍鵬 李予煊 周慶瑩 葛斌 蘇穎 劉宏巖
(長春中醫藥大學,吉林 長春 130117)
胃腸動力不足是調節胃腸運動的神經-內分泌系統紊亂所致的功能障礙性疾病〔1~3〕。傳統中醫理論認為本病是脾胃升降失常所致。脾升胃降是脾胃運化之道,脾胃失和則胃腸運納障礙〔4~6〕。許多中藥能夠調節脾胃繼而緩解胃腸動力不足。附子理中湯源自理中湯方,追加附子與方中干姜共同振奮中陽為君,臣以人參、白術益氣健脾,佐以甘草調和,取其溫中回陽、健脾益氣之功效〔7,8〕。本研究應用附子理中湯治療脾虛小鼠,觀察其對胃內色素相對殘留率、小腸推進率和相關胃腸激素水平的影響。
1.1動物分組及給藥 按體重隨機取30只雄性昆明小鼠,灌胃給予大黃水煎劑〔40 g/(kg·d)〕連續7 d造成脾虛模型,另取10只作為空白對照組。空白對照組和模型組各10只灌胃生理鹽水0.2 ml/d,另20只造模成功小鼠中10只給予西沙必利0.5 mg/(kg·d)為西沙必利組,余10只給予附子理中湯12.5 g/(kg·d)為附子理中湯組,連續給藥6 d。
1.2藥物及試劑 大黃水煎液的制備,將大黃以8倍體積的水煮沸15 min,倒出藥汁,再以6倍體積水重復一次,合并濾液,濃縮至100%,即每ml藥汁含生藥1 g。附子理中湯制備以人參∶白術∶干姜∶甘草∶附子=1∶1∶1∶1∶1比例組方,按動物與人體的體重換算大鼠用藥劑量,8倍體積的純凈水浸泡1 h,水煎30 min。倒出藥汁,再以6倍體積水重復一次,將濾液合并,濃縮至含1.25 g/ml生藥。西沙必利購自浙江京新藥業(批號:B1412081)。胃動素(MTL)、P物質(SP)和Ghrelin試劑盒購自北京華英生物技術研究所。
1.3胃腸動力檢測 末次給藥1 h后,灌胃2%葡聚糖藍(BD)0.2 ml,12 min后解剖分離全胃腸,剪開胃壁將胃內殘留物溶于4 ml去離子水中,應用分光光度計測上清液和2%BD(標準品)的吸光度(620 nm)。各組上清液與標準品的吸光度比值計為胃內色素殘留率〔6〕。在平板上展開并平鋪小腸,測量幽門至BD最前沿的距離計為推進距離,以此與幽門至回盲部小腸全長之比計為小腸推進率。
1.4血清MTL、SP和Ghrelin水平測定 取小鼠血于離心管中,室溫下靜置30 min,離心3 000 r/min,取上清,按試劑盒說明書測定。
1.5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及t檢驗。
2.1各組胃腸動力比較 與空白對照組比較,模型組胃腸動力顯著下降(P<0.01);與模型組比較,西沙必利和附子理中湯組胃內色素相對殘留率均顯著減少(P<0.01),兩組小腸推進率均顯著增加(P<0.01)。見表1。

表1 各組胃腸動力比較
與空白對照組比較:1)P<0.01;與模型組比較:2)P<0.01
2.2各組血清MTL、SP和Ghrelin水平比較 與空白對照組比較,模型組血清MTL、SP和Ghrelin水平均顯著下降(P<0.01);與模型組比較,西沙必利和附子理中湯組三者水平均顯著增加(P<0.05,P<0.01)。見表2。

表2 各組血清MTL、SP和Ghrelin水平比較
與空白對照組比較:1)P<0.01;與模型組比較:2)P<0.01,3)P<0.05
胃腸壁神經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相互聯系構成的腦-腸軸,與胃泌素(GAS)、MTL、SP、血管活性腸肽(VIP)、一氧化氮(NO)等物質共同調節胃腸運動〔9~12〕。移行性復合運動(MMCs)是胃腸道消化間期經典的運動方式,具有Ⅰ、Ⅱ、Ⅲ、Ⅳ 4個時相,其中Ⅲ相是連續的、有節律的、強烈的收縮期,而且與MTL釋放正相關。Ghrelin與MTL發揮作用方式相似,均是與相應受體結合,而且兩者的受體序列高度相似。Ghrelin通過膽堿能神經系統縮短MMC時長,增加胃腸動力〔13,14〕。SP在胃腸道內分布廣泛,作用靶點較多,既能以激素形式作用于相應受體,又能作為興奮性神經遞質而促進胃腸功能〔15〕。附子理中湯能夠改善脾虛小鼠胃腸動力不足,其作用機制可能與增加MTL、SP和Ghrelin等胃腸道興奮性激素水平有關。